什麼樣的人會被認為是複雜的人呢?我常被說是想很多或敏感的人,但想很多和複雜倒不必然有關。想很多是基於想理解事物運作的原理,複雜對我來說,比較像是搞不清楚自己或欲望太多以致造成身心行為上的無一致性(因為行動準則隨著他們的主觀欲望在變化)。
人到中年大概會開始懷念青少年時期的美好,扣除他們有無限的未來這一點令人羨慕以外,通常我們會說,因為他們單純所以美好。
我在想這單純的定義是什麼?所以中年人就相對複雜了嗎?我們在講的年輕的單純和中年的世故的比較,是基於群體特性來說,還是基於一個人的成長變化來說呢?
我對單純的定義是,欲望少、追求少,所以對應這個世界的要求簡單、有原則、行為好預測。但我們說年輕人的單純,卻不是這樣定義。欲望深沈的年輕人也是很多的,小孩子從三歲以後就會開始耍心機,有時候我並不覺得自己比三歲小孩複雜。年輕人的單純,我想比較多時候是基於對各種情況的「第一次應對」,因為生澀所產生的印象。比如初戀、第一次感受到心動。因為是第一次,所以全心投入,不管獲得或失去,都是全有全無的狀態。這讓人感覺單純。但人到中年遇到的愛情,你大概知道過程會是怎樣,所以小心繞過某些地雷;你可能也先做好一點心理建設,要是結局不美好,還有什麼後援可以療傷,同時兼顧對方。然後在這些準備下,一樣把這年紀能夠分出來給愛情的心思(其他還要分一些給工作跟家人)盡力投入經營。這難道不能算是一種單純嗎?(那種背後有很多利益衡量的就不在討論)
- Oct 22 Tue 2019 18:44
【閒談】人的單純&複雜性
- Oct 22 Tue 2019 18:40
【閒談】訊息的各種形式
附圖是四首歌的視覺畫(左邊開頭右邊結束)。就算讓全世界的人都來畫,也絕對找不到一樣的圖,這就像我們每天接觸跟傳遞訊息的真相。你想的跟別人接收解釋的,永遠會有落差。
忘記在哪看過,人一天會產生上千個「念頭」。這些念頭有些會被說或做出來,更多的是沒有明顯表現出來的。但那些看似沒表現出來的,就不存在影響嗎?我覺得不是。
我相信多數的念頭其實是以某種形式在對世界(或他人)進行影響。縮小範圍來舉例,比如說兩個人之間,應該很多人都碰過那種,明明跟你互動上言語動作好像都還不錯,但你就是覺得你不懂他、他無法靠近的人吧?或者他外顯行為對你很好,可是潛意識上你又覺得自己被他推開。那個「把你推開」的訊息,是怎麼傳遞的呢?
很多時候比起做了什麼,沒做什麼傳達更多的意涵。
- Oct 22 Tue 2019 18:35
【閒談】提醒自己有時候只是一面鏡子
我常在思考「人為什麼會這樣」之類的問題。
如果參照對象是自己的經驗,有時不免陷入自我認知陷阱。
我們通常對自己會有一個一致而恆常的認識。
從「我是個什麼樣的人」出發,去理解這個世界與「我」的互動。
- Jul 20 Sat 2019 21:21
【閒談】那些關於告白、查勤和避嫌的事
- Jul 16 Tue 2019 14:54
【閒談】關係上需要的角色扮演
前兩天一位閨蜜告訴我她之前相親的經驗。由於長輩積極安排,再怎麼被動她也還是礙於人情去了幾次。某一回按照慣例回答不合適婉拒以後,介紹人惱羞成怒跑來罵她:「這把年紀了又不是什麼美女,有什麼了不起的,憑什麼挑人家!」
沒有頂級條件連不喜歡人的資格都沒有嗎?
這邏輯很弔詭是吧?我想她當下應該滿受傷的。於是我告訴她,人是這樣的,看自己的時候,把自己當人看,有操守有品德三觀正確生活負責,我們都覺得自己是很不錯的人;可是看別人的時候,我們看的其實是他的角色功能性。爸媽有沒有扮演好爸媽的角色、小孩有沒有扮演好小孩的角色,伴侶有沒有扮演好伴侶的角色,這些,都跟他是不是一個好人關係不大。一個人有可能對別人是好人,但沒有顧好家庭,對家人來說就是失格的;也可能對別人是壞人,但對家人不可取代,當年陳進興被逮捕後,他老婆不也情深意重?
同樣地,婚姻市場裡,為什麼人家會說「挑」這個字,也是因為人家看的是你的功能,不是你這個人。你能不能扮演我的支持者的功能,你有沒有給我的後代做好榜樣、照顧他的功能。這些功能轉換為條件論,可能就是你的外貌(基因)、聰明(學歷)、能力(收入)、個性(好不好相處溝通)。他要列表一個一個打勾來確認。所以被拒絕會有一種認知失調,就是我看我自己(以「人」的立場)覺得非常好,你(以功能性而言)「憑什麼」看不上我?我的條件甚至「比你好」。他不會去想,以功能性來說,他可能也不符合你的需求。因為從「人」的角度來說,沒有誰會覺得自己差的。
- Jul 14 Sun 2019 00:43
【閒談】情緒就像二氧化碳,活著就會產生
情緒就像二氧化碳,活著就會產生,但它不代表你。
和某些人相處起來,我們會喜歡「跟他相處時的自己」。不一定是對方做了什麼,他可能只是如實反應,但你會間接從他的非語言獲得認同或者感受到自己未曾覺察的好的一面,進而對自己更滿意。通常這種人,我們會愛上他或跟他成為好朋友對吧?
相對地,也有些人我們在相處時,未必是他說或做了什麼不禮貌的事,可是卻會讓我們不時感受到自己的劣等感。由於不是他直接的不禮貌,他的言行可能是中性的,只是我們自我投射了不好的價值感,或者對方反應不如期待。你沒機會跟他理論,就是隱約覺得不舒服。基於人很喜歡歸因「找到一個誰來怪罪」的本能,最後往往舉不出對方的錯反而認為自己很糟。這樣很令人困擾吧?
有段時間,我跟某些朋友相處總是有挫敗感。後來想想,原因可能是這樣:
- May 28 Tue 2019 01:52
【閒談】寫給那些在婚友市場為外貌評比焦慮的女孩
兩性交往方面有人很在意外貌被評比,即便是事業成功的女強人也不例外,本篇是寫給在意的人看的。
把人丟到人群裡挑對象,第一眼看長相很正常,因為選擇太多時就是靠直覺。如果自己不想打外貌牌,就只能「不要跟別人排排站」了,不然怎樣就是比不過臉讚腿長的,除非你阿公是王永慶。這個道理不論男女都一樣。
偏偏很多人既不想賣弄外表,又不想換個戰場,然後抱怨目標都只想交配。到底是誰想不開 ? 現實就是大家內在都差不多,就算內在醜一點但外在很美的人會贏。在沒什麼生活交集的情況下,外在條件本來就比較吃香。 選擇有餘時,以最簡單快速的方式挑選相處對象比較符合效益,這是人性。只能說,外貌是一個比較常見的選擇,但不會是唯一一種選擇。如果你不是外貌占優勢的人,換個有利於己的接觸方式很重要。
是否受歡迎通常是缺稀性的問題。在男公關的世界,帥哥很多,要當no.1除了要有基本帥度以外還要有突出的個性,以及更細緻的服務。同樣的,當你有的東西池子裡的其他人也有,比如大家都高學歷時,高學歷就不足以自豪了,你更需要的是高學歷但缺稀的特質,比如體貼、沒架子在這族群就會比較稀有。要是好看的人也不少,那你至少就要讓自己有一定程度的外貌努力。否則我幹嘛每天保養還那麼辛苦減肥,難道我沒腦嗎,我也會扶老太太過馬路呀:)
- Oct 28 Sun 2018 21:12
【專欄】《前任同盟》:女性自處的破壞與重生
我常常在想,若說20世紀末女性的課題是如何從男性字根上分離、獨立出來,21世紀或許是找到如何游刃於兩者之間,以一種更自由的姿態,同時也發揮互補的功能,卻不像傳統那般近乎作為男性養土般存在。《前任同盟》這部電影的每個角色,都有它值得玩味的地方。
影片一開始,潔德在昏暗的沙發上痛哭。她心愛的男人突然人間蒸發,許久才來電告知分手的訊息。她不懂,像她這樣聰明、時尚、在男人面前討好又不強勢,可以說方方面面都是男性所愛最高等級的女人,為何還是被拋棄了?在一起這十年,她用自己的事業證明真心,從不是為了錢才和富豪交往。即使當初背負破壞別人家庭的惡名,她也想極盡所能地證明這份愛值得。可是尼克就像離開前妻瑪莉亞時一樣,也拋棄了40歲的潔德,投奔21歲嫩模的懷抱。這個選擇徹底瓦解了潔德十年來信奉的對於完美的理念。
她以為有一種女人可以超越歲月的磨礪,常保愛情鮮甜。只要在男人面前維持不變的風情、明理而有智慧,男人不笨都知道如何選擇。即便日復一日的節食如何淘空她的身體、緊繃情緒如何折磨她的心智,她仍然選擇為了這個男人拉上高腰緊身服的拉鍊,將一切辛苦收束在絲綢般美好的表象下。看似擁有一切的女人,內心卻無比卑微。
- Oct 01 Mon 2018 12:05
【專欄】如何避免或從被玩弄的差勁關係中走出,找回關係裡的尊嚴
最近身邊人的感情,有人被玩弄了,想盡辦法要扳回一城;有人身陷情緒勒索的泥淖,走不出也放不下,拖延了生涯規劃。之前我寫過一系列交友應該注意的點以及篩選對象的方式,我覺得正好趁這一季的兩齣戲來更深入談談某些常見但不自覺的擇偶問題。如果您還單身,請稍微檢視一下自己(或正處於其中的關係)。
最近剛開始看波瑠的新戲〈サバイバル・ウェディング〉,主題針對30歲想婚的女性,如何面對婚姻市場和營造自我價值。就像戲裡提到,如果把自己弄得廉價,就不能怪別人不珍惜。當然不是要合理化玩弄情感的人,但因為人的注意力有限、親疏遠近也有態度差異,人們怎麼決定另一個人在自己心中的地位,參照標準很重要。而參照標準又來自目標對象釋出的訊息,所以設定自己給自己和給他人的參照標準,很大程度會影響你找到什麼樣的對象。
這裡我想講的不是物質標準,高學歷高收入這種標準小孩也看得懂,而且不是決定幸福程度的關鍵。女性更需要的是「被愛能力」的標準。
如果女性常跟嬌其妻妾的人往來,容易以為自大是男人的通則甚至魅力,那麼就會忽視那些在約會過程中不斷誇耀自己的自戀行為。但如果你只跟尊重你的人相處、你身邊好友也都有體貼的另一半,自然在選對象的時候,就不會考慮那些自我中心的人。因為對你而言充分的禮遇才是常態。這一點不只在你心中產生作用,你待人處事的態度、你身邊人的修養,同時也會給予你的對象暗示。他知道你周圍都是好人,有那麼多人認為你值得尊重,他也會對你好,明白你不是能隨便對待的人。否則相較之下就會顯得他很差勁,而人一般是不喜歡劣等感的,即使再自私的人都是。
- Jul 09 Mon 2018 21:21
【專欄】被稱讚就感到彆扭?如何看見自己被扭曲的價值
最近公視正要上檔的新戲《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在我的同溫層引起不少討論。關於父母對孩子的期待、與其相應的教養態度,甚至基於對美滿家庭與後代的想像,而在擇偶條件上有什麼限制,都有幾位朋友跟我分享他們的經驗和想法。聽完以後發現,很多時候我們的好意或許就是別人傷痛的來源,我們通常不會知道。作為一個當事人,又該怎麼在成年後處理好自己,是個普遍被忽略但又十分重要的問題。所以今天我想來分享一位朋友怎麼找到自己的故事,希望給有類似經驗的人們一份鼓勵和方向,或許你也能更自在地做自己。
純如是個纖細敏感的女孩,而且這分纖細反應在她的才能上也是十分亮眼,從小她就被老師們稱為才女。不論藝術表現、音樂、寫作都有所涉獵,也通常是那種學校有比賽會被派為班代表的學生。不過這一點在她傳統的家庭裡,並沒有受到重視。小學以前父母偶爾還會稱讚她的作品,但求學之後,她感覺父母只有在成績和她生病的時候,才特別關心。套句現在新興的詞彙,她算是個「童年情感忽視」的例子。父母有他們自己的期望,也認真教養要求她生活習慣和禮貌,並且「為了她將來好」,在成績上有很高的期待,但是他們打罵挑剔的過程中,卻從來不問她怎麼想。回憶童年,她只感覺經常被誤會、責罵,但是百口莫辯,因為「大人覺得她是怎樣就是怎樣」,她的理由或事實並不重要。在這樣的氛圍下,自然她的性格特質也不被尊重或引導。
她的父母和很多上一輩的父母一樣,覺得小孩子無須稱讚,只需要被「教導」(指正),或許是這些長輩也許不懂稱讚的好處,也從無技巧。由於無止盡地對未來憂慮,他們總害怕孩子(或自己作為父母)不夠好。好像稍有鬆懈鞭策,孩子就會長歪了一樣。所以她從小接收到的訊息,不論是否表現得比同儕突出,都是「這沒什麼,妳還要加油」(=妳不好)。
「有次我在漫畫裡看到一個故事,印象中大致上是這樣:有個漂亮、能幹又溫柔的女生,大家都覺得她很棒,但她從來沒為此表現出一點驕傲,人們也就更加讚賞她的謙虛。大家一直不解的是,這麼棒的女孩怎麼始終單身?人家要幫她介紹,她就說自己沒那麼好啦,婉拒那些機會。她的工作也非常有愛心,在慈善單位照顧老人家。後來她決定成為一名修女,一輩子把自己奉獻出去。雖然別人看她覺得非常好,但事實上,她從來不曉得自己『是什麼』。從小她媽媽就一直叫她不要驕傲,說她做得好都是應該的,所以她的心裡有很大的空洞,從來沒有養出自我價值來。她沒辦法愛特定對象,只好去當修女,因為愛特定的人是一種『自私』,媽媽教她要公平對每個人好。」純如說。
- Jun 18 Mon 2018 11:34
【專欄】男性如何避免老後離婚?從家庭角色看婆媳問題與母子關係
她再也受不了老公在家庭裡像是個隱形人的角色,而一切生活上的大小事,她都得請示/照顧樓上婆婆的感受,惹得自己一身腥的窘況。談話的時候,孩子在旁邊一直打斷,她連忙安撫幾句,才能接著說。我拿出一個小人互搥的玩具來:「蠻蠻,阿姨有帶新玩具給你,我們來玩一場好嗎?」小兒亮了眼睛,跟我各按玩具兩端的按鈕,一時槌子互打,直到其中一個小人「爆頭」為止。孩子笑得很開心,接下來,他想要自己控制兩角,就一把把玩具挪到地上玩去了。
或許是因為住得近,老公似乎沒有離家獨立的自覺。除了「上班」這件事自己來以外,其他的生活瑣事,幾乎保留了青少年期當小孩的習慣:吃完飯喝完果汁不會洗碗盤,常等到下次要用時才發現,扣子掉了褲子破了就找媽媽。剛結婚那會兒,新房東西還沒置辦完全,他也不急,每天把髒衣服拿回家給媽媽洗,直到太太看不下去,訂了一台洗衣機才終止。
這個媳婦其實很賢慧,或者回過頭來想,或許正因為她能幹又不排斥做家事,男人才選了她。果不其然結婚後,男人就「專心工作」了。家裡大小事、跟長輩的溝通都交給這個家族的新人——太太。包含原本兄弟間在母親面前的爭寵,也由太太代勞。太太總是礙於身分不敢多說什麼,偶爾說句公道話損了誰的利益,就被集中攻擊。
生孩子之後重心就從老公身上挪到兒子身上的婆婆,自然不太習慣這個新來的成員。或許她也不打算當壞婆婆,但仍然下意識地想從兒子身上尋求所需的愛,彷彿他還是當年天真仰慕媽媽的孩子,畢竟她已經太習慣以兒子(而非老公)為中心的生活了。這樣難免就對小夫妻的新家庭構成了障礙。
- May 24 Thu 2018 11:27
【閒談】從model吃成豬頭再減回女神的警世故事---不挨餓不停滯不復胖瘦身
- May 14 Mon 2018 11:44
【專欄】別一面尋找愛,一面說服自己愛情只是個負擔
當我們瞭解自己對親密關係的渴望、一直以來的藉口,也決心要好好整頓自己,出發尋找真愛的時候,除了列好條件與安排活動積極認識新人以外,還有什麼值得注意的點呢?
由於很多人避免情感親密的原因,是他們的自我形象低落。比起檢視自己的痛處,寄情於未知的理想對象反而比較輕鬆,就這麼延宕了戀愛的時機。然而我們必須瞭解,一面否定自己,一面又努力尋求幸福,能夠成功的可能性是相當低的。不理智的情緒,會阻擋你看見實現的機會,或者把個人低潮小題大作起來,也會忽略對方的需求。關係畢竟是一個互相的結構,如果我們以自己為中心,就很容易委屈某一方而影響品質(不是自己隱忍,就是向對方要求)。因此隨時檢視自己的狀態,也是有必要的。這部分建議大家可以做正念減壓的練習,有助於妥善與情緒共處,甚至發現性格缺點的遠因。
前文我們提過,可依未來藍圖列出關係必要與須避免的條件,檢核正在發展中的關係是否適當。然而條件這件事,本身就很容易混淆內化的社會價值和不安全感,其中機轉,可參考我的舊文〈該不該開擇偶條件?又該怎麼開?〉。除了已列的條件,交友過程中還有一些細節可以注意。
如果你是個擔心自己「不夠好」的人(或者自以為太好其實也是個問題),可以從調整自尊感的來源下手。我們經常把自己的定位,取決於和他人比較後的結果,尤其最簡單的比較方式是社會價值。但是能夠決定關係成敗的,並不是職業能力,而是性格特質和處理情緒的能力。當你不得不為自己豎立一道高牆來避免自我看輕的同時,其實你已正在看輕自己(你知道,只是你不想面對,所以投射於外成為各種擇偶標準,把問題歸咎於人讓你對自己感覺好一點)。
- Apr 22 Sun 2018 20:54
【專欄】整理自我2步驟+尋找伴侶4方法,幫你找到攜手共進的好夥伴
在上一篇文章,我們大致解釋了現代人的單身困境,經常是基於怎樣的心理導致。其實要走入家庭,並且確實長遠相處,還有很多需要處理的部分,這些我們都有機會慢慢講。但面對現下單身,需要趕快提起步伐前進者,還是有些方法可以先建議。自我成長雖然是必須的,但是曠日廢時,我們不可能等到把自己都處理好了,再出去找對象。只要將「尋找伴侶」和「整理自己」兩件事同時並進即可。經由一些準備功夫,讓我們盡可能找到最適合現在的自己,且有意願攜手共進的伙伴,接著就可以藉由親密關係彼此協助、共同成長與承擔。
自我準備
踏出去之前,我們需要釐清一些自己的需求,以免錯誤的認知導致追求那些並非真心想要的對象,讓自己對愛情再次幻滅。
- Apr 08 Sun 2018 16:06
【專欄】非自願單身的困境,姻緣真的天注定?(心理篇)
最近朋友給了我一個大哉問,讓我整整思考了一星期。因為辦活動的關係,他認識大量優秀的單身男女,他們每個人都在專業上有非常傑出的表現,而且大部分很懂得生活,過著忙碌又精彩的人生,可以說是拿出手介紹很多人都想追求的對象,但不知為何感情茫茫尚未靠岸。
我想了想,問題可能在於,人們在戀愛前經常不是那麼認識自己的需求。我指的是潛意識的需求。通常我們問一個人為什麼單身、想找什麼樣的對象,多數人都列得出很多「看得到」的條件來。也有許多人認為,是因為工作太忙、分身乏術,沒能好好出去找對象,但年紀一到,又覺得好像不能一直這樣下去。可是工作模式已固定,生活安排得好好的,又不想(或不知)從何改變。於是寧可相信姻緣天注定,等等看能不能轉角遇到愛,如果沒有,或許就是沒有緣分吧。我必須說,這樣的想法,是無法改變單身現狀的。這就跟你想著要一份好工作,卻不動手寫履歷、寄出去,或者寫好了手機卻關靜音,不接電話、不面試一樣不可能。
後面我會試著從心理和行動兩方面來開解這個問題,只要你還期待你的人生能夠有一個伴、渴望親密關係,希望看完的人願意嘗試新方法給生活注入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