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要談論兩性關係或成長方面的主題,因為必然考量社會期待、性別刻板印象、性別分工等因素,很容易造成一種看似對立或指責某一方的現象。然而人性與需求是不分性別的,為了論述方便,有時難免以性別取向較多的一方作為代表指涉某些現象,希望讀者在閱讀過程中能夠諒解並把重點放在能夠從中獲益的部分。今天我們來談談社會化與獨立的過程中,兩性在進入家庭上的準備有哪些值得注意之處。
在我聽姊妹陳述感情近況時,意識到一件應該很多女性(尤其是戀愛經驗很低的)會忽略的事。就是隨著年齡增長,即便一直單身,人也應該是要成長的,但是對於何謂「成長」我們很少有機會系統性地耙梳和學習,而是經由瑣碎的工作和生活上遇到的困難逐漸養成。反之,如果在生活上一直有人可以依賴,或者不去用心留意的話,某些照顧自己與他人的能力就不會被養成。
成為大人是需要環境刺激跟自覺改變的結果。女性在出社會後學習「獨立」這回事,不單是指經濟上的,還包括生活能力與心態上的負責。成年後的女性出於對美的追求,通常會因為經濟能力提升,自住後開始改變學生時代的生活習慣:妝點居住環境,買比較有質感或風格統一的用品取悅自己,東西一多便必須學習收納整理,單品變貴就得學會清潔保養的技巧。也會為了健康、保養或省錢簡單煮食。東西壞掉就設法修理或尋求幫忙,平日規劃購物清單或旅遊行程,於是逐漸學會計劃與支援的技能。
在這個過程,女性通常享有一至數個資源共享的支持系統,也就是姊妹淘之間的交流網。交流網平日的分享包山包海,從購物資源到身心靈成長。只要慎選往來對象,即便單身也可以從中取得各方面資訊和感情經驗,截長補短並快速得到適應社會生活所需的知識甚至實質上的幫助。日劇《東京白日夢女》就描繪了類似情節,三位熟齡女子平日各有工作及生活要忙,一旦其中一位遇到困難,發出求救簡訊,三人便會相約居酒屋商量。對比今日社群科技發達,這種SOS功能更是不限時間地點,隨時可以開啟小組會議。不知不覺地,在女性獨立的路途上,同時也就養成進入家庭的生活技能。也因為社交緊密,人情世故、禮尚往來的技巧也是多少必須配合的部分。這是何以整體來說,一個家庭裡處理生活細節和人際關係等事務,通常比較上手的會是妻子而非丈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