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趕著還書這幾天晚上都在看書,字看多真的會覺得讀不下,還掉三本+續借一本以後,今晚只想放空看劇(我就廢)

昨天看到有人討論閱讀習慣要從小(3歲)培養起,滿滿階級意識的文章。本來想討論後來覺得算了,信者恆信。

我自己一直到大學才比較有看課外書(文字),小時候連金庸都沒看,只看漫畫。單純就是上學這件事讓人對看書沒胃口。放學光寫完作業都看不到卡通了,加上準備隔天考試哪還有時間/心情再看書?每天能看到電視半小時就是奢侈的幸福,現在想起來只有寫自修寫到想哭的回憶。

雖然比平均值看得多,我仍自認不是那麼能看字的人,即便我是國文老師、作者、編輯,從大一報告就是六千字起跳,每天都要看字,還是常常有讀不下去之感。

人的專注力只有20分鐘,閱讀本來就是違反本能的事。之所以開始閱讀,是因為大學以後讀的東西是「自己選的」(科系也是自己選的),我才不排斥看書。看自己選的書,才會真的吸收、覺得有趣,有趣以後才能繼續。

要說什麼小孩子有沒有讀書習慣爸媽要是白領之類的,對啦家裡在夜市擺攤是不太有辦法盯小孩看書,可是我不懂為何要把小孩看書這件事視為「要大人盯」的事?你可以說小孩要幫忙擺攤沒時間額外看書,但不要說是因為大人沒能力盯他看書,我覺得是兩回事。也不要說小時候沒習慣閱讀長大就不會,我認為養成任何習慣或學習任何技藝,時間點不是問題(除非要拿奧運金牌),動機才是。

事實上我也常看到夜市擺攤的店家自己辛苦還是盡量讓小孩在後面寫功課看書,沒有一直使喚小孩。藍領的小孩之所以閱讀比例較低或許只是他們家庭沒那麼在意小孩是否有讀課外書的習慣,不是想要但培養不起來。真心想培養,就算父母只有小學畢業也會想辦法的,相對地人家從小培養的可能是做生意的能力,或者家人親戚間有更緊密的往來,是我這種白領家庭小孩不會的。(我遇過小小孩回家沒複習是因為一回到家叔伯就會帶他出去玩)

閱讀習慣一定是出於當事人真的喜歡才能形成,不喜歡的人從小逼著他看,長大還是會把書本丟掉。白領家庭的小孩多的是不看書的(看每年博客來的閱讀統計數字之低),或者去大學隨便問問多少人有閱讀習慣,我想很少。如果是時間只夠賺錢餬口的家庭,閱讀也不會是他們首要該討論的項目。

我以前帶過書讀不好的小孩,家庭大概是勞工階層,爸媽沒辦法教他功課,他學習不好就對一切書本排斥,想都沒想過要主動看書。對他來說書是挫敗的代表,學習的目的只有考試/被罵,書本的存在就提醒他是個魯蛇。

我帶他去圖書館要他挑自己有興趣的書,隔週再來跟我分享,同時訓練他摘要與表達能力(會提示)。第一次他挑漫畫,我沒有反對。「看多少」我也讓他決定,要他自我評估能力以及願意投入多少,太少再協調(承諾→實踐→做到就有成就感)。一週一次會面,一個月後,他文字書能看得比跟我協議的範圍更多;只是這樣做一學期,之後我就看到他會主動去圖書館借書,課業上也不那麼排斥課外輔導了。這不是很棒嗎?

想要小孩有閱讀習慣,不是規定他該看什麼書,而是讓他在安全範圍內自由地選擇,他在外面得不到的答案在書上得到,就會喜歡書,也不用看到他在讀輕小說就大驚小怪。人總是喜歡也更願意做有選擇的事,接著自然會深入,只需要起個頭。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閱讀 兒童教育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珮姬 的頭像
    珮姬

    玩物尚志

    珮姬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