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man-3187620_1280.jpg

最近朋友給了我一個大哉問,讓我整整思考了一星期。因為辦活動的關係,他認識大量優秀的單身男女,他們每個人都在專業上有非常傑出的表現,而且大部分很懂得生活,過著忙碌又精彩的人生,可以說是拿出手介紹很多人都想追求的對象,但不知為何感情茫茫尚未靠岸。

我想了想,問題可能在於,人們在戀愛前經常不是那麼認識自己的需求。我指的是潛意識的需求。通常我們問一個人為什麼單身、想找什麼樣的對象,多數人都列得出很多「看得到」的條件來。也有許多人認為,是因為工作太忙、分身乏術,沒能好好出去找對象,但年紀一到,又覺得好像不能一直這樣下去。可是工作模式已固定,生活安排得好好的,又不想(或不知)從何改變。於是寧可相信姻緣天注定,等等看能不能轉角遇到愛,如果沒有,或許就是沒有緣分吧。我必須說,這樣的想法,是無法改變單身現狀的。這就跟你想著要一份好工作,卻不動手寫履歷、寄出去,或者寫好了手機卻關靜音,不接電話、不面試一樣不可能。

後面我會試著從心理和行動兩方面來開解這個問題,只要你還期待你的人生能夠有一個伴、渴望親密關係,希望看完的人願意嘗試新方法給生活注入改變。

 

是還沒遇到,還是恐懼親密?

很多人對親密關係並不是不期待,他們可能都有過美好的想像,但是跟人相處的經驗,卻一再讓他們懷疑他人的可信度,最後讓恐懼阻撓他們獻身愛情的可能。如果簡單地拆解一個人的人格,是由「與生俱來的特質」,加上後天經驗與文化塑造的「價值觀」,以及符合這些特質及價值觀下,能夠為他們帶來最多利益或舒適感的「行動戰略」所組成,單身者經常在行動上卡關。

例如一個人有可能天生就是較固執的,又沒有安全感,所以試圖尋找能夠全然包容自己、外在條件又好的對象(認為這樣可以提供更多的「保障」)。於是追求那些比較傑出的類型,又希望能夠全然掌控對方。若是他遇上以開朗形象包裝不自信的對象,反而會給敏感的對方極大的壓力,導致對方逃走或出軌。而這樣的經驗又會加重他對人的不信賴感,下一次要找對象,就會更謹慎、更謀劃了。另一方面也可能讓他對這樣不快樂的自己自我厭惡起來,並且討厭起求偶過程的攻防與複雜,造成更多心結。

問題該怎麼解呢?首先我們要先直面自己最不想承認與面對的黑暗面,處理好自己能夠控制的部分,也就是價值觀與特質在性格上造成影響的部分。會讓你在對外時較有餘力、表現從容,也不會一時被情緒淹沒做出不理智的反應。

我一位朋友曾經以為自己很想要親密,她的人格分析起來是非常匱乏愛與安全感的類型,很想要愛卻害怕得到會失去,可以說她對親密關係能帶來的安慰,比別人有更強烈的渴望與戒心。為了找到親密伴侶,她花了非常多心思打理自己,注意一切表現於外的禮貌、口條等,不惜改變自己內向的個性也想討人喜歡,目的就是為了找到人群中最棒的那顆星。然而幾年過去後她還是單身,而且精疲力盡。她開始懷疑自己可能永遠也找不到「那個人」了,於是轉而煩惱該怎麼安排往後一個人的生活。她的注意力從調整自己的人格缺點移開,轉到怎麼解決生活模式上,而這麼做只會讓她一直保持單身下去,除非有個王子破窗而入。

她並不是沒有機會與人親近,但是因為太怕受傷的關係,總是讓她對來者多疑。只要看到對方一些人格上的缺陷,就覺得往後好像會發生什麼不幸的災難似的,各種焦慮上身,而且總是找得到「好理由」否定這個對象,最後良緣通通溜走。

engagement-1718244_1280.jpg

其實世上並沒有完美的人格,每種取向都有它正面發揮的優勢,也有適應不良的問題。重點在於我們能夠清楚認識自己的類型,在有意識的狀況下與對方取得彼此都能舒服的模式,如此一來什麼樣的配對都有可能圓滿。拿前面的例子來舉例,框架多又有掌控欲的人遇到熱情奔放的明星類型,如果處不好,就是明星受到壓抑,而固執的人被不安所困,兩人綁死在一起,誰也沒得到滿足。但是如果彼此清楚自己的特質,勤懇型的人拓寬一點自己的認知邊界,發揮穩定包容的特性,讓內在不安的表演型得到安定的力量,而將個人魅力發揮在事業上,就有可能從花蝴蝶變成喊水會凍結的優秀人士,並且在感情上維持專一。

害怕,是愛情中最困難的部分。我們之所以挑剔,並不是因為那些條件有效,而是因為我們以為放開那些條件,生活就會毀滅。就像不斷加強軍武的國家,從未受過攻擊,卻認為是因為軍武有效,而不是因為本來就沒有被攻擊。那些標準,就是在我們一次次感到不安後給自己設下的防禦。警報過後,防禦卻不敢拆除。但我們該處理的,其實是恐懼,而不是給各種想像/已經過去的攻擊準備攔截飛彈,把自己關在城堡裡。如果你不能好好處理自己,你會要求對方讓你感覺良好,而這經常會是悲劇的開始。

之所以說過多的條件沒有必要,還有一個原因是,一個人(和他的背景)優不優秀,與他愛人的能力無關。工作能力和親密能力經常是相反的。在工作上,我們需要更多邏輯思辨、理性、效率,而感情上需要更多的同理與包容能力。我們經常花太多時間在訓練我們的工作能力,卻沒有好好練習親密關係所需要的柔軟的部分。而我們在羅列條件的時候,因為礙於那些無形的價值觀與性格無法精準被觀測(心動時還會擾亂客觀判準),傾向使用自以為相關的、可以直接看到的部分為基準。但那些我們看得到的部分,往往是一個人對外使用的「面具/形象」,而不是相處時主要接觸的核心特質。這是為什麼我們常常判斷錯誤的緣故。
 

認清自己與他人的面具,是跨出舒適圈的第一步

戀愛絕對是需要一定程度的冒險與投入,我們經常缺乏勇氣跳下去,在岸邊徘徊,看著、想著又不肯離開。看久了會讓我們自我價值感變差,覺得自己不值得更好的對待。而優秀人士通常有更多好用的面具,來讓自己不用改變。因為社會會給他們的職務價值提供認可,這讓他們感覺可以良好一點,而少受一些自我懷疑的困擾,並且防禦他人靠近。但我們終究要認清,談戀愛和一個人的社會價值不同,如果你的內心需要另一份溫暖,那麼你就得找到一個看見你特質、願意承接你的人。你需要的不是外在條件與你匹配的人,而是對親密的渴望與經營能力與你相當的人。

會讓我們有安全感的,是自己的脆弱被看見,而不是外在的各種歡愉。你跟一個人相處很快樂、能一起玩耍、得到欣羨的眼光,但你不能在他面前坦承脆弱,總是得小心隱藏自己免得被厭煩,這樣的關係畢竟還是難以長久的。

不要欺騙自己不去感受內在的需求與難過。我給很多優秀的朋友做過測驗,測驗結果顯示他們大都有不安全感的那一面,但平常裡表現不出來,可以說他們的優秀是一種內在匱乏的補償。覺得需要更加努力來證明自己才行,往往讓他們收穫的是成功而不是內在的平靜。他們可能是下意識地隱藏不安(畢竟人際關係上沈重的人比較不受歡迎)、可能是自己也難以面對,但我每次測驗完,總覺得看到一個人內在的小孩在吶喊:看看我、抱抱我。即便他們表面是多麼聰明可愛、充滿自信。

由於社會不允許脆弱,就讓一個人把脆弱深深埋在心裡,直到自己也看不見,卻時不時受到這種隱約的不安所牽動、逃避親密,並花費過多時間在那些不能真正滿足他們需求的活動上,用成就替代情感,並且苛責自己,這是現代人很常見的現象。

想要從這種無盡的迴圈跳脫、擁抱真正的親密關係嗎?先從檢視自己的藉口做起,如果你不確定自己要什麼,卻不出發去尋找,而是不斷延後尋找的契機,或者懷疑得到以後是不是值得放棄原本的某些安穩,那都是想得太多了。或者你陷入在一段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關係裡動彈不得,那也是因為你不夠確信自己值得真正好的關係,而在折磨自己。又或是你總是挑剔遇到的每一個人,那你需要的是從你的挑剔理由裡,看出背後真正害怕失去的東西。自我感覺不好不敢進入關係?好的關係可以幫助你成為更好的人,你不需要「夠好」才能開始經營關係,讓別人成為你的助力也是一種選擇。

心理建設好後,你還需要經常釐清自己的焦慮,並且採取行動。下一回我們來討論如何真正採取行動,不要讓你給自己設的高牆,阻擋迎接幸福的權利。

媒體刊登/關鍵評論網

第二篇:整理自我2步驟+尋找伴侶4方法,幫你找到攜手共進的好夥伴
第三篇:別一面尋找愛,一面說服自己愛情只是個負擔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單身 擇偶 姻緣 交往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珮姬 的頭像
    珮姬

    玩物尚志

    珮姬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