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瞭解自己對親密關係的渴望、一直以來的藉口,也決心要好好整頓自己,出發尋找真愛的時候,除了列好條件與安排活動積極認識新人以外,還有什麼值得注意的點呢?

由於很多人避免情感親密的原因,是他們的自我形象低落。比起檢視自己的痛處,寄情於未知的理想對象反而比較輕鬆,就這麼延宕了戀愛的時機。然而我們必須瞭解,一面否定自己,一面又努力尋求幸福,能夠成功的可能性是相當低的。不理智的情緒,會阻擋你看見實現的機會,或者把個人低潮小題大作起來,也會忽略對方的需求。關係畢竟是一個互相的結構,如果我們以自己為中心,就很容易委屈某一方而影響品質(不是自己隱忍,就是向對方要求)。因此隨時檢視自己的狀態,也是有必要的。這部分建議大家可以做正念減壓的練習,有助於妥善與情緒共處,甚至發現性格缺點的遠因。
 

前文我們提過,可依未來藍圖列出關係必要與須避免的條件,檢核正在發展中的關係是否適當。然而條件這件事,本身就很容易混淆內化的社會價值和不安全感,其中機轉,可參考我的舊文〈該不該開擇偶條件?又該怎麼開?〉。除了已列的條件,交友過程中還有一些細節可以注意。

如果你是個擔心自己「不夠好」的人(或者自以為太好其實也是個問題),可以從調整自尊感的來源下手。我們經常把自己的定位,取決於和他人比較後的結果,尤其最簡單的比較方式是社會價值。但是能夠決定關係成敗的,並不是職業能力,而是性格特質和處理情緒的能力。當你不得不為自己豎立一道高牆來避免自我看輕的同時,其實你已正在看輕自己(你知道,只是你不想面對,所以投射於外成為各種擇偶標準,把問題歸咎於人讓你對自己感覺好一點)。

記得我提過一位努力把自己外在表現都打理好,卻還是找不到理想對象的朋友嗎?她的問題在於,她從未接受真正的自己,而是選擇隱瞞,而且相信自己只要看起來優秀就值得更多。當她面對新朋友的時候,總是過分在意自己的表現而隱約顯示出拘謹和不自然,影響氣氛。她笑的時候,擔心的是如果不笑,場面會很尷尬、自己不討人喜歡。她找工作的時候很難不想著遞出去的名片能不能贏得尊重。她當然很好,客觀條件都沒問題,只是沒辦法做自己,所以別人會因為她的美麗大方跟好頭銜靠近,卻沒多久就遠離。

那麼該怎麼增加自尊呢?可以將目前的自尊感來源區分為兩類,分別是來自於自己(做擅長事的愉悅感與成就感、與親友互動的親密感),還有來自於他人的肯定(工作評價、外界表彰),並且盡可能將比例調整為1:1,這部分建議列表確認。即便當外在成就感動搖時(比如經歷裁員),你還有能夠自我肯定的部分來支撐,不至於信心潰堤。當你嘗過在不擁有令人稱羨的條件時,仍有人接納你,你才會真正開始相信,自己本身就是值得被愛的,也才會鬆動那些過於物質的條件。否則你會覺得一定要達到某些標準,才能建立安全關係,反而讓關係顯得很市儈,吸引到的也會是一樣現實的人。如此建立的關係,是一種很表面的交換,也非常脆弱。

與人往來,難免會有被拒絕的時候,自我懷疑的人,愈容易放大那些被拒絕的時刻,而忘記被接納的時候。愈是拒絕自己的人,愈覺得別人會拒絕我,一點蛛絲馬跡就會觸動敏感的神經。儘管某些人可能因為「不符期待」而拒絕我們,我們都要分清期待的標準在於他人的需求考量與價值觀,並不表示我們身為人的價值和能力。我們只需要找到適合我們展現自己的地方即可。就像那些曾經被退稿的大師們一樣,他們需要的不是所有出版社的青睞,而是願意賭一把為他們出版的、看到他們價值的「某一家」。

同樣的,我們要找的對象,也不是那些具備所有優秀條件的人。這些人往往價格高昂得過分,而讓你必須付出過多去討好追求。你需要找的,是正在發展你所欣賞的條件的人,他總有一天會達到你的理想,並且你有機會參與其中。甚至很可能因為你的出現,讓他表現得更符合你的期待也不一定。那些第一眼就很耀眼的人,經常也是需要「展示價值」的人,他們自然容易傾向尋找和他們一樣閃閃發亮、可以帶出去炫耀的另一半。如果我們不是這樣的人,很容易就會勉強委屈,在關係中感到不對等。
 

本身是創業者,也是婚活社團負責人的川崎貴子,有過兩段婚姻。她曾自剖,第一段婚姻嫁給同樣是創業者的先生,是因為身為一名幹練的女性創業家,在傳統婚姻市場上不受歡迎,於是選擇了可以理解創業辛苦的圈內人。然而結果卻是兩人都忙於事業,完全顧不及家庭,在缺乏溝通下婚姻破裂。再次尋找對象時,她好好分析自己的狀況:由於經營公司的關係,孩子缺乏關愛,她需要的是能夠彌補她不足的人。於是選擇了時間自由的藝術工作者,嫁給一位少女心丈夫,讓丈夫為她打理家務,而丈夫的細心也確實幫助她無後顧之憂地經營事業。

這樣的選擇,我相信在很多女強人年輕時,是沒有辦法想像的。我們總會有很多傳統標準,認為男/女應該要怎麼樣,否則走出去會遭到異樣眼光。我們總覺得得到的肯定愈多愈好、別人的羨慕就是自我價值的一環,於是選擇那些對我們實際生活或許無益,拿出去卻很漂亮的工作和人,然後獨自品嚐深夜的孤獨。

以川崎貴子的身價(她外貌也美),大部分人應該都會想像她的另一半也是有頭有臉的人物吧?收入不穩定的藝術工作者怎麼樣也難以和她聯想在一起。然而想要的和需要的,原來很可能完全不一樣。我們很習慣搜尋別人身上我們所熟悉的好/壞特質,再依經驗歸類、認定。迷戀那些投射了期待的對象,忽略更多自己不熟悉的特質訊息,從而無法想像別種關係的可能。

如果想要真正的幸福,或許打破這樣的慣性思維才是有益的。我知道這很難,所以不防先從真心傾聽一個人開始。先不要預設太多立場、好好認識一個人,再依相處的感覺來考慮關係。之前我們提到的預設條件,只是為了篩掉絕對不可以的對象。而你一定想要的條件,也很有可能存在於原本會忽略掉的那些人身上。
 

我們要小心別當那個一面誓言尋找愛,一面說服自己和別人,愛情只是負擔和限制的人。一旦這麼想,你就幾乎不可能成功,並且花費大量時間在證明找對象是一件很恐怖的事,讓自己精疲力竭。即使擁有情人,也很可能不滿足、過度在意他那些無關緊要的小毛病,並且對自己的觀點執迷不悟。這些困擾都會加深我們對自己的惡劣感受。你必須告訴自己停止這樣的苛責(無論對別人或對自己),接受自己的不安,不要讓孤獨延遲你接觸別人的機會。何況「認識一個人」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也不需要付出什麼能力以外的責任。你只需要讓自己走出去,和別人聊聊,就像翻看一本新書一樣。至於這本書要不要讀完、會不會走進你的生命成為你的一部分,既然我們在書店時,並不會被這樣的疑問阻止我們拿起一本書,那對人也是一樣的。

【珮姬的情感相談室】

● 你是還沒遇到伴,還是「恐懼親密」?

整理自我2步驟+尋找伴侶4方法,幫你找到攜手共進的好夥伴

● 《愛無能的世代》:面對愛情你需要瞭解與承擔的勇氣

● 該不該開擇偶條件?又該怎麼開?

● 我們為何戀愛,為何崇拜,為何互相傷害?

媒體刊登/關鍵評論網

arrow
arrow

    珮姬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