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man-g42bc3fd1c_1920.jpg

偶然加入了一個內向者社團,我已經忘記自己曾經申請過,大概當初是想多瞭解一下這方面的資訊吧,結果審核完進去一看發現:好多人把自己的不自信歸咎於內向
(不自信跟內向是兩回事喔,內向特質的人同樣可以做外向者能做的事唷)

不自信是由於價值觀與自我認知間有落差,使人很容易歸咎於能力不好,但有時候只是「標準設定錯誤」的問題,它不但使你自我評價偏頗,也會影響你嘗試挑戰的勇氣。以下針對不自信的人分享一點轉念方式:

1. 如果你需要被權威者認同(通常是父母),請想想你已經超越他的事。人們之所以仰望父母,多半是幼年對「萬能撫育者」的印象延續至成年(可能也包含他們刻意打壓造成),但是仔細想想,以他們的年代跟現在比,現在需要具備的生存能力也許更多。比如:你父母可能一輩子沒上台過,而你經常要當眾報告或講演;你父母可能從未做過領導者,而你很早就學會組織社團與分配工作,他們不瞭解你的競爭環境幾乎是必然的。要是你的父母剛好很能幹,那麼當成一個方便取經的資源,也是一種優勢。當你能夠把父母當成「他者」看待,而不是自我評價的標準,比較能夠看見他們的盲點與自我中心的部分。

2. 人們怎麼對你,更多時候取決於他的主觀與價值觀,而不是對你的瞭解。例如前陣子我碰到呼嚨我的技師,就很明顯有男性優越感。或者社會上經常有以單一價值評判地位高下的人。當你遇到無法用正確態度對你的人,請記得告訴自己:是這個人教養差。然後轉身去做好自己能做的事就好。即使家人之間也一樣會存在著價值觀偏差造成的鄙視,所以學會跳脫這一點很重要。你永遠可以「主動選擇」跟尊重你的人共事,不需要認同他人不尊重你的藉口,因為受尊重是基本人權。

剛好這幾天看到郭葉珍老師的一個分享,我覺得滿受用的。有時候,你真的不需要在意別人怎麼看你,而是聚焦於你想完成的事情。比如,我在工作上只在乎事情能不能順利完成,影響能不能完成的,主要是對方能不能溝通。方法或技能有困難都可以改,但我比較不能接受不願溝通的態度(無論什麼理由)。其他什麼能不能跟同事當好朋友這類事,我不會太放心上。

又比如,當技師呼嚨我、懶得測試機器後,我做的事是寫客服信詳述購買與維修流程(含技師的說詞)以及不合理處,請對方公司另外派員來處理並給我合理的解釋。另一方面自己跟家人討論還有爬文瞭解機器不正常的其他可能原因。最後技師還是得自己打電話來跟我橋,過來把事情做好(這區只有他一個技師所以沒換人)。因為我的最終目的是「把事情解決」,所以我不花時間罵他。甚至知道不能換人時,我照樣說「再麻煩你」,然後只跟他討論我這邊能排除的障礙,請他配合測試,也會說謝謝。

不管他是不是在心裡罵我千百回,他還是知道我們的目標都是把機器搞定。只要問題解決了,我就不需要再去想他對我態度差這回事,因為我不需要跟他相處,他的價值觀與我無關。(我當然會有情緒,但可以選擇聚焦在問題上,你也可以選擇避開會傷害你的人)

內向者社團裡有人說,不敢一個人去吃飯、一個人看電影、一個人逛夜市,所以這些事都禁止。我想,是因為他把焦點放在「認為這些事都是要跟別人一起做的」,因此找不到別人一起的自己去做就會很奇怪。但如果換個角度想:我去看電影是因為我想看那部電影,我去吃飯是因為我想吃那家店的餐點,我去逛街是因為我想散心看看新東西,那麼「一個人」就不是問題了。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內向 自信
    全站熱搜

    珮姬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