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前文)


  <21>不要停止觀察與作筆記:利用隨時觀察記錄來鍛煉自己的敘述技巧。


  <22>不要忽略場景架構:
  (1)在這一場面,主要角色想達成的立即目標為何?
  (2)寫下目標。
  (3)在別處記下這一景所發生的問題,並記下問題有否被解決。
  (4)當目標確定後,帶入另一個立場與角色相反的第二人。
  (5)設計這兩個角色之間的衝突。
  (6)寫下這場面的明確互動,不要用總結混過。
  (7)在場面完結時提供一個災難──一個轉折或是一個驚訝,這個回答『是不好,無法滿足的』。


  <23>不要將鱷魚自氣窗扔下(不要突然天外飛來一筆,不要為衝突而衝突):有趣的事件要跟故事有關。
  災難--指壞的轉變,在場面終了時,對這場所提出的問題有著不滿意的回答--通常是要很嚴重的。但有些時候『災難』會讓新手作家產生混淆,讓他以為只要在結局時發生『任何』的壞事都可以成功。
  傳說中有人提供一個『災難』的方式,是在某個偵探與委托人互動的場面終了時,故意自氣窗丟下一隻鱷魚來作為結尾。在這個傳說中的偵探冒險故事中,我們的大偵探山姆,正在他的破爛的辦公室中,詢問他美麗的委托人。他的目標,很清楚的,是要知道問出威脅美女客戶的男人之名。因此這一場面的目標很明確:他能否得知這個人是誰?
  根據傳說,在這個場面結束時,這個作者知道他需要一個災難。就這樣啪噠一聲,自偵探門口的氣窗,爬入了一只活鱷魚,濕答答地大搖大擺的經過書桌,同時凶暴地張開大嘴。
  在這個故事中,這個發展十分愚蠢,為什麼呢?因為他並沒有回答這個場面所提出的問題。
  問題是『山姆能否得知威脅他客戶的人是誰?』鱷魚跟這個問題一點關係都沒有。
  假設,這個災難一定要回答出場面的問題,這個答案絕對『不會』是很有效的。
  『天阿,我不知道山姆有無得到名字?不過有一隻鱷魚剛剛自氣窗爬入辦公室。』
  這是一種最糟糕的作弊,最差勁的寫作。不要這樣做,你會讓所有的小說作家聲敗名裂。
  找出這個場面的問題,然後為場面結束時,設想出一個挫敗,負面的答案,一個合邏輯但不被預測的,『能回答問題的答案』。
  在剛剛提出的那個不可思議的場面中,很難想像,一只鱷魚能提供一個真正的災難,但要想出其它有效的災難並不難。答案很簡單,「不,山姆沒有得到他要的回答。」
  更好的答案是:「是的,山姆終於得到想他想要的答案,但他的客戶指認出威脅她的那個男人,居然是山姆最好的朋友。」
  甚至可以是:「不,山姆沒有得到他要的回答,但他的質詢惹怒了客戶,讓她當場解雇了山姆,連著他急需的收入,氣沖沖地離開,留下『不知道』答案的山姆。」
  有時要找出一個合邏輯但出乎意料能回答問題的答案並不容易,但你能做到,或者說,你一定要做到,如果你想跟你的讀者玩得公平,同時又想讓你的故事在推進時,同時保有故事的張力與懸疑性的話。


  <24>不要忘了讓你的角色思考:請提供「依其情感,思考判斷後的決定」讓你的角色追求他的故事目標。
  在你的故事中,張力、衝突的片段,是能讓讀者興奮,並激起好奇心的主要部分。為了這理由,只要是必要,你要將他們好好呈現出來。
  你要如何做到呢?你把他放在故事進行中,你讓角色之間時時刻刻發生互動,而沒有任何保留;你遵從原因與結果,刺激與反應的原則。換句話說,你絕不能在故事衝突點實用結論來混過去。角色之間時時刻刻發生互動的結果,讓你故事會有就跟真的人生一樣的片段,很明顯的,這裡也不會用總結帶過。
  大部分的專業人事會稱這些部分為場面(scene場面?事件?)雖然很難定義一場面如何運作,但他們都同意一個要強調的重點,你在寫一個場面不能用總結的方式描寫。不單是因為角色互動會讓故事跟真實人生一樣;你同時要知道,在場面中,你的讀者能得到最大的興奮度。如果你用總結,你的讀者會覺得被騙了--發現自己看的故事縮水了--因為搞不清楚事情始末。
  讓我們來解析場面的結構,好讓你知道為何總結會有致命的缺點。
  在衝突中,你需要有兩個人為不同的目標而爭執。兩人都想要某物,或是A要(有動機)阻擾B的立即目標。因此,在開始一個場面時,你需要有一個角色(通常是觀點角色)清楚的主張或表示他想要啥。只要這個目標被『明確』的呈現出來,讀者們就知道爭議在哪,接著其它在這場面的角色就一定要說『不,你不能這樣做』,然後開始爭執。
  爭執、衝突,占場面的大部分。要是個簡單的爭議,也許只值得花數頁來描述。但大多數場面會花更多篇幅。這時,角色會試不同的方針,產生多次的爭吵,彼此試著占上風。他們不會只站在那裡,大叫『是的!我可以!』『不!你不能』他們每一步的策略都會被詳細記下。
  在對白場面中(最為常見的一種),策略是口語的。在動作場面時,策略可能是牽涉驅逐艦試著用深水炸彈來摧毀一艘潛艇。
  不論哪種例子,一個有目標動機的個體試作某事,而另一邊則抵擋,同時有作某事;第一個個體反應再試圖刺擊。
  就這樣往返,沒有一言以蔽之的總結,遵從刺激與反應的規則。
  當這個糾葛發生時,讀者會開始因擔心而被吸引住。他們也許擔心很多事,但他最主要擔心的是『場面問題』。
  場面問題是啥?就是反問一開始的場面目標。
  我這邊要說的是,如果你的場面一開始是驅逐艦指揮官說『我們一定要炸沉那艘潛艇!!』
  讀者就會開始將場面目標變成場面問題『他們能炸沉潛艇嗎?』--便開始擔心起來。
  如果你的場面一開始是一個年輕女人說『瓊斯先生,我來跟你應徵工作。』讀者就會開始將場面目標變成場面問題,想說女主角可以得到她想要的工作嗎?讀者願意擔心任何具體的場面目標,只要你能清楚地讓他們知道,這目標是跟故事中角色的需求有關。
  換個方式說,要是場面目標與角色的『故事目標』有明顯的相關,那場面目標就會與角色的喜悅與故事結果有具體的相關。如果場面目標能與故事目標有相關,讀者將會知道這一景的結果有多重要,也會願意為此而擔心。
  衝突的部分讓讀者掉入戲劇性的互動中,可以擴張故事的懸疑性與娛樂性的爆發。
  當然在某些點上--約2或6或12頁後--一個場面必須結束。如果你的讀者感覺到滿足時,這場面必需要有戲劇化的結尾。所以說場面不能就這樣直接停止,場面的結尾必須提供故事新的轉折或契機。
  這樣說好了,場面的結尾必須合理;不能欺騙讀者。他們渴望閱讀這個場面,擔心場面問題。
  為了公平起見,場面的結論『必須要能回答擺在最前頭的目標問題』。
  如果問題是是否驅逐艦能炸沈淺水艇,場面結束時一定要回答這個問題。
  如果問題是是女人能得到她想的工作,場面結束時一定要回答她有或是沒有。然而,為了保持讀者注意力--你一直想做的一件事--你只能偶而提供這些場面滿意的答案。
  老實說為了保持讀者興趣與讓她一直擔心下去,你因該要用一個不好的發展來回答問題。我們稱這類的結尾為『災難』(disaster)。
  災難是啥呢?不論你的觀點角色想要啥?他絕對無法在場面結束時得到。
  要是他得到的話,他會變得很愉快……故事張力便消失……讀者開始想打瞌睡……然後你的故事就失敗了。所以讓我們在轉回驅逐艦的例子,船長絕對不能明白的確定他炸沉了潛艇。
  對『是否驅逐艦能炸沈淺水艇』這個問題而言,答案不能是單純的絕對的『是』。
  潛艇必須逃走,或是在下沉時發射了一沒魚雷,或是用無線電發出求救。或者潛艇可以被直接被炸沉,但由海上的殘骸才知道這是艘「友方的潛艇」。像這樣的壞消息,可以讓故事繼續去推動下去。
  當你在寫任何場面時,你必須要思考下列的步驟:
  (1)在這一場面,主要角色想達成的立即目標為何?
  (2)寫下目標。
  (3)在別處記下這一景所發生的問題,並記下問題有否被解決。
  (4)當目標確定後,帶入另一個立場與角色相反的第二人。
  (5)設計這兩個角色之間的衝突。
  (6)寫下這場面的明確互動,不要用總結混過。
  (7)在場面完結時提供一個災難──一個轉折或是一個驚訝,這個回答『是不好,無法滿足的』。

  當你練習過一陣子後,你可以瞭解小說保持強而有力的要素,與小說是如何運作的。一個角色渴望某事,開始奮鬥,然後被打回來,張力升高,讀者開始同情﹔然後角色再次抗爭。
  場面結構--一個場面必定將故事引領到另一個場面--讓你的小說不間斷的一直發展下去。
  另外,這種結構能十分有力的呈現與生命或人性有關的事務。透過場面結構,你能呈現人們永不放棄,試著去改善自己的生活﹔間接地,你是在說現實世界中的人也能這樣做。
  除此之外,你暗示人生不是只能被盲目的命運所操縱……任何人都能永不放棄,試著去掌握,改善自己的生活。最後,藉由角色在爭鬥後面對災難,仍繼續再次爭鬥,你能正面的闡述人性中力量與勇氣。
  請注意,上述的事可能都不會發生--所有的工都會是白工--如果場面無法抓住讀者的注意力,讓他們深陷其中。
  為了避免這樣的事發生,所以的場面必須是栩栩如生的。會對這種擬真造成最大的破壞就是總結。
  檢查你的場面,要是有不適當的總結出現,修好他,把這場詳細演出,就是這樣。
  1 (戲劇的)一場;(電影,電視的)一個鏡頭[C]
  2 場面;事件[C]
  3 景色,景象;(舞台)布景[C]
  4 (事件發生的)地點,現場;(戲劇等的)背景[the S][(+of)]


  <25>不要在霧中亂晃:決定你的故事走向,並緊緊地抓牢。


  <26>不要擔心說得太白:確定你的作品十分明確有力,不會讓你的讀者摸不著頭緒。


  <27>不要自我批評到死掉:請讓創意思考自由發揮。
  身為作者要學會的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要學會可以幫助自己改進的『自我評判』,但不要過度挑剃,過度擔心。這些負面自我懷疑會導致自我毀滅。
  你絕對要對自己的作品嚴格看待,學尋找任何可能改進的地方。但要小心不要過度批評,結果是自我打擊而非自我改善。
  我最常聽到新手作家的致命自我評斷,如『我寫的這個故事真是蠢透了!』,
  『我恨我的主角,他真是大笨蛋!』『所有的劇情都蠢透了!』
  我想這些作者會叫出這些話其實是想說『我盡力而為了,但我真怕我做得不夠好,因此你會認為我是個白癡才會寫出這些雜碎。』
  像這樣的恐懼就跟頭痛、退稿一樣,是寫作的一部分。不論你是否瞭解,但當你在寫小說時,其實你是暴露你的夢想與你最深層的感情。即使是用這種間接的方法來展現自己,這仍是一種嚇人的事。更進一步來說,寫作與個人的自我人格結構有很深的關係。
  我曾看過當我在讀學生的課堂作業時,他們會嚇得發抖,他們會有一種『批評我寫的東西,就是批評我的人格本質!』的感覺。
  作者會擔憂當讀者會覺得自己的小說寫的很蠢,接下來就會想這是哪個笨蛋作家寫的。
  既然他會寫出這麼白癡的東西,那他一定是個廢物,米蟲,人渣……
  你會擔心有些角色,對白,劇情很蠢是很正常的。這是很正常,也很危險的。
  當你在寫初稿時,你的工作不是批評。你因該做的是創造。這時任何在腦中想起〔這真是驢〕的想法都是不好的,會搞砸想像力的運作。要是再你寫出其大綱有這類的聲音出現時,把他丟出腦袋外,然後繼續寫。
  我想大家都瞭解人有左右腦之分,右腦管感情、想像、創造與直覺。左腦則掌管邏輯,分析與評斷。但這兩邊的溝通並不完美,理論上與實際上的生理證據支持,理智的左腦一直想控制瘋狂的右腦。
  當你在寫小說時,靈感,角色,場景,情節摘要,自你的右腦蹦出來的,但他們是渾亂不成行的。接下來換你的左腦上場,開始分析合理化,組織化。然後你開始坐下來寫第一份草稿,再開始用右腦來想像一個被整理過的夢想。
  但在你編想第一份草稿時,左腦並沒有空下來,他要負責語言,還要守好自己的崗位,隨時監控,不要讓你編想的夢如脫韁野馬亂跑。
  然後在審稿時,左腦會發揮更大的作用,開始找尋有無邏輯上的漏洞,檢查故事的編排,角色的動機,有無寫錯字或字句不順。
  因此寫作成為一件,因你的左右腦輪流掌控,攜手打造出來最神奇也最美妙的產物。
  但要注意,當你在編夢階段時,這是因該是由右腦來主導,評論的左腦大部分的時間是束手旁觀的。
  但常常會有『這個太白癡了!』或是『別人一定覺得這段蠢斃了!』這類提早上場,防礙右腦的工作的訊息自左腦跑出。
  讓我換個方式說,像「蠢斃了」的這類自我恐懼的訊息代表兩種意義,第一,再創造的階段時,你的腦袋瓜用錯邊了。
  第二,他們會讓你在腦中產生反感,而拖累你邊故事的速度。我們需要有左腦來檢視故事,但不是在我們編寫草稿大綱的時候。
  你運用你的左腦來編寫計畫,勾寫藍圖,描繪角色。但一但當你駛入要盡全力發揮創意的草稿高速公路時,你只會將邏輯地圖放在駕駛座旁,〔你不會再駕駛時,一直看地圖〕。
  當你擬好計畫開始寫作時,作為作者修行之一的能力就是你要能辨識那些〔笨蛋,白癡〕的負面恐懼。
  寫作這件事會與我們的自尊心緊密相關,因此我們也都會害怕。但我們不會讓恐懼拖累我們的腳步,也不會讓老古板的左腦亂批評而把事情搞砸。當你上路後,你要相信自己,要相信那張先前由合理性略修飾過的創意地圖,順著地圖,帶著熱情,想像力與喜悅走下去。
  這時我幾乎可以聽到你在喃喃自語〔可是有時我寫的真的很笨〕。
  嗯,沒錯,即使是莎士比亞也寫過一些粉白癡的東西。那又怎樣?!即使你寫出宇宙蠢斃的東西,世界末日並不會來臨。
  請千萬記住,當你在寫的時候,你的首要工作是將出現在你右腦裡的所有想到的東西通通寫下。
  要是你當下的東西真的蠢到不行也沒關係,你可以在審閱時再修改它。
  接下來,你怎麼知道這真的笨到不行?有的時候,會真的很難判斷,你幾乎得用丟銅板決定〔嗯,這個蠢斃了,我要改掉他〕或是〔這個還好,我不會動〕。但通常當你能在左腦大聲抱怨時,先不管三七二十一寫完再說,當你回頭在看那些有問題的橋段,你就能很清楚的判斷,這裡是否是寫的很笨。
  計畫-寫下,然後修改。將每一段的工作分清楚,千萬不要攪混。
  你要有所知,能成長成為一個小說作者,就是要認清體會所有的作家都會害怕:怕故事很蠢,怕沒有靈感,怕賣不出去,怕沒人注意。身為小說作家,不單單要擔心故事很蠢,我們的職業是要擔憂更多的事。
  有些煩憂的是永遠不會離去,只能學著去接受。至於擔心很蠢這件事,是件能被拋在腦後的小事, 只要你察覺到這只是忌妒的左腦,在看到右腦玩耍時,不甘心乖乖坐在一旁的鬼吼鬼叫罷了。
  你仍會感覺到很白癡,你仍會害怕,擔心丟臉。但現在你知道真正蠢的事是想他很蠢。
  最後,讓我們來看看問題的另一邊,你的困境有可能會糟透了。你可能會成為那些渺小注定失敗的小眾作家。這些人他們認為自己的字字珠璣,每個想法都是流芳萬年,每個角色都是神人英雄,每個橋段都是經典。他們從來不會認為自己會寫的很蠢,因此即使在他們需要自我批評時,也不會去作。他們聽不進意見,從不研究出書作者的優點,然後將所有的時間感情精力,通通花在保衛自己巨大自尊的傷口上
  你知道我指的是啥,你絕對有認識這種人。指出他們作品中的一個問題,他們會說你根本不懂。建議修改一個標點符號,會讓他們抓狂〔我絕不更動我的文章,他們是完美無缺的!!要是想動這個(文章甩在手上)一字眼的話,那是在侵害我的創作的精神與才智!!〕
  這才是真正擔心的一群,因為要是他們無法學會敞開心胸,他們不會成長。要沒成長,他們會吃盡苦頭。
  因此你現在知道,你會擔心〔很蠢〕並不是件壞事。真正你要學的是,不要再想。不要再想。


  <28>不要管你媽媽怎麼想:請自由創作,不要管外界怎麼想。
  在上一章我指出過度自我批判對作家所造成的危害,而跟這個情況相似的問題則是擔心作者出書後,其它人會怎麼看這個作者。
  最常見的擔心是媽媽會怎麼想,有時則是擔心老公,太太,孩子或親友
  (在我寫作的找其花了很多時間擔心,我的一位聖人姑媽會怎麼想)。
  這些擔心是正常的,但要注意不要讓他們幹擾了你的創作。要是你無法自心中趕開這些干擾的話,考慮用個筆名。
  你還有很多事情要去擔心放棄,嚇人自我審查制度只是一個馬上就可被丟掉的小問題。
  你當然想讓自己能跟有水準,有品味聯想在一起,但這無限擔心那些道德審查委員是無關的。
  寫小說最棒的一件事就是「你是自由的」。你必須要這樣想,同時要表現出你是自由的。
  你絕對,絕對,不能因為擔心某個家人親友會懷疑你的人格,而綁手綁腳。


  <29>不要隱藏自己的感情:不要壓抑自己的感情,讀者想感受到的就是作者的熱情與感情。
  嚇人的自我批評與擔心親友想法等這些恐懼,對有些作者而言,會在不知不覺中讓這些恐懼影響了自己的寫作。
  會有這些恐懼是因為害怕面對強烈的感情。我曾見過許多有天分的學生無法賣出小說,因為作品中缺乏真正的情感,
  這些作者在現實生活中害怕強烈的情感,而使得他們在寫作中不敢面對相同的感情。
  若你想成為一個成功的小說家的話,你絕對不能影藏你的感情,因為這些情感提供能你最需要的聯系,連結你的角色與你預期的讀者。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從小被教導,要懷疑或忽視自己內心最深處的情感。
  我們在幼年或是青少年時所受的訓練是如此的嚴謹,而使得無法察覺自己一直是被自我審查制度所約束。
  你是否能認出任何懷疑或阻擾自身情感的事呢?也許當你是個小小孩時,你發現自己跟嬰兒般的無助(通常這是很自然的)。
  也許你發現那些想要啥現在就要的寶寶行為,突然到了期限,你的需求不再被滿足,反而會從『爹地』與『媽咪』那邊出現令人討厭的警告,要你『守規矩』,『有耐心』或是『不要無理許鬧』。
  也許你在發脾氣後被處罰,也許你哭泣是會因為願望不被滿足時被刻意忽視,也許你在一時報複而大叫而被斥責(因此你會更害怕這些感情)。
  這是個漸漸壞死的過程,當你停止再想起上述感覺時,你開始從嬰兒期進入童年期……
  下一個步驟則是『舉止要符合你的年齡』『要當一個好士兵』等等。你是「渺小的」,你是「無助的」,你被「嚇壞了」。要是『媽咪』不馬上照顧你,你會擔心她再也不理你,而要是沒有她,你就死定了。
  當你很小的時候,你討厭這種情況,你想獨立,但時機還為成熟,即使你的生理狀態已經沒問題了。
  所有在心理上讓你渴望與「媽媽」相連的理由,多少也讓你討厭與憎恨她。
  許多這類原始簡單的情感是不被接受的。我們很小就知道,天知道我們的父母在多小時就開始洗腦。
  所以我們的感情開始分離,我們要活下去似乎與『作的更好』息息相關。當學著作的更好時,我們學會將感情隱藏起來,或是自我否定那些存在內心中,不能被接受的情感。
  相同的機制,在學校與朋友相處時,又會再強加在身上。我們繼續學會處理感情,但很不幸的是大多數時間我們都是在學會『要酷,不要多愁善感』。
  「要是你真的有感覺,不要表現出來。」
  因此我們常常將自己許多的真實感覺完全隔離起來,不論這感覺是否是好的或是壞的。
  也許我們是藉由隔離自己真實情感,不再對事情有高敏銳度,來變成『大人』。
  或者,我們仍能有所感覺…,只不過我們將他藏起來不讓任何人知道,然後因罪惡感作祟下,連自己都否定了起來。
  也許你是屬於少數幸運兒的一員,你能接觸到各種的感覺,同時特定的時間中,以健康的方式表現出來。
  即使如此,當你在寫作時你也許會有種衝動,因為怕你的讀者會以為這樣的感覺很怪,或是怕你太「蠢」,太「多愁善感」而已,而想要耍酷。
  我們仍處于一個想要面對感覺,特別是憤怒與害怕的感覺,會是一個自找麻煩的年代。但身為作者的你,絕對不能隱藏這些感覺,因為他們在一個好故事中,是一個不可或缺的必要原素。
  你必須觀察自己……看到內心的最隱密,最深處是如何運作的…感覺到你的情感,永遠意識到他們的存在。
  請記住:你不需要完全按感情行事,但你要清楚地意識到這些微妙的情緒,要能更瞭解認識自己。
  你必須觀察他人,利用自己的情感為參考,試著好好瞭解為何對方會有這樣的情緒反應,哪些最初的情感在驅動他們。
  然後你要在故事中勇敢的面對這些感覺。在小說中,只會思考的主角是死的,只有透過情緒感覺,讀者才能瞭解他們……同情他們,為他們在小說中即將面對的困境而擔心。
  William Foster-Harris,一位在奧克拉荷馬大學教導我的睿智寫作老師,總是不斷地闡述,現實的主觀的看法(subjective view of reality)對想要寫出經典小說的人有多麼重要。
  Foster-Harris就像一個好家長,讓我在成長之時同時增加智能。
  雖常在現實被埋沒或忽視,但強烈的情感,一定會處在你的故事中心位置上。
  當然你第一個遇到障礙是你不瞭解自己真正的感覺。
  我知道有些年輕的作家要與心理諮商或心理治療師相處後,才能越過這個障礙。
  但通常不須這麼麻煩。對你而言,也許在你的私人筆記中,誠實的寫下描述你的情感變化,就會產生強大的作用。
  甚至於,你可以試著簡單描述他人的情感,或是描寫繼幾的角色情感變化。
  當你在寫故事時,你也許不會那麼直接的表現出這些感覺…但有的時候你必須要這麼做。
  你必須能用具體的語言,來表達這些強烈的情感-眼淚,發抖的雙手,緊握的拳頭---
  經由上面的證據,藉此將想像中的情感,間接的表達出來。
  但無論如何,你在寫小說時,絕不能忽視你故事中角色與生俱來的情感—你同時要有勇氣,用各種方式,把他們的感覺寫下來。
  在你的第一份初稿中,我想你會有智能去避免去跟強烈的感情對抗,換句話說,在初稿中,我甯可你將感覺誇大,你總是可以在後續好好思考後,將它修得沒那麼狗血,只要這個修剪是必要的。換句話說,一個無菌,冷酷無感情充滿著「機械人角色」的故事,是不會被讀者所接納。
  就這個議題,我提醒一次,不論你要決定角色的內在或是計畫在故寫一段強列嚇人的場景時,你要避免的衝動就是『打安全牌』。
  世界上最偉大的文學作品都是與處在邊緣的人們有關--在作者精心計算下走在自己的極限上--依據高感受性,聳人聽聞或是用其它不保留的方式來描述這些角色。
  (這句有點難翻,我想作者想說的是在偉大文學作品中的人,都會面臨要挑戰自己極限的狀況,而且作者在描述這些狀況時,會讓這些角色真實接觸自己的感覺,而不會忽視或低調處理。)
  「最好比故事穩當-batter safe than story」這是句老俗諺。但在小說中並不適用。當作這者在處理角色情感與強烈安排劇情時,『安全』總是會造成遺憾的。
  面對情緒,然後開始冒險!!將自己逼到一個,只要再多寫一點就會過頭…只要在多跨出一步就完了的的邊際,用這個方法描寫狀況或是場景。好的小說只有處于深淵之際。沒有人能從一個從頭到尾平穩安全的游戲,得到大樂趣,不是嗎?


  <30>不要帶到俱樂部(菜市場)找意見:請避免沒必要,沒用或沒意義的建議。


  <31>不要忽略專家的意見。


  <32>不要追逐市場。
 
  <33>不要擺高姿態:不要將自負或憤世嫉俗放入你的作品。


  <34>不要浪費你的點子(橋段):請將小點子在故事中賦予各種的可能性,不要用過即丟。


  <35>不要草草收尾:避免的方式:
  (1)寫完後,先休息一下。
  (2)檢查故事:是否有篇幅限制你要這麼結束?故事有依據你的大綱走嗎?
  (3)好好的將故事從頭讀一遍:不要邊讀邊修,只要在代改處作記號,略提可能解決方法即可(最好換個環境,到工作桌以外的地方讀)
  (4)讀完後,盡量修改。
  (5)重新檢查故事開頭。
  (6)檢視敘述觀點的角色是否有混淆:要確立有一個首要的敘述觀點的角色。
  (7)確定故事中時間正確:有時會有一周有兩個禮拜三。
  (8)重新檢視角色的動機:角色想追求啥?為什麼?
  (9)尋找是否有過多的巧合:不要讓角色想要的東西憑空掉下來,要讓他試過後再得到。
  (10)檢視每一章節的結尾。
  (11)思考整個故事的合理性:不要讓角色做出作者想讓角色作,卻違反角色合理性的事。要考慮角色行事與動機是否合理。
  (12)檢查結尾:故事由發生問題開始,結束時,這個問題有明確的答案了嗎?


  <36>不要對你的編輯高估。稿件要整齊化一:計算機稿要排版成打印模式。


  <37>不要放棄。


  <38>不要只坐在那裡。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珮姬 的頭像
    珮姬

    玩物尚志

    珮姬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