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217_01  

  〈在海上等你〉敘述一對同期調到分公司的男女新人,在職場上相互砥礪又各分東西後,男方意外死亡,女方依約暗中破壞他的電腦硬碟、為其保存秘密的一段情誼。絲山秋子的芥川賞得獎作,算是近代日本難得打破男女關係,描繪純友誼可能性的作品,被視為開放女性平等工作後,改變文學中兩性關係的里程。絲山本人也是雇傭均等法實施後第一代職場上的女性營業員(一般來說女性都從事行政庶務工作,不做經營業務)。這種女性工作者在仍是男性為主的職場上必須是去性別的(中性的),才能贏同事與客戶的信任。她筆下的女主角們大抵也是類似有工作能力的女性上班族。在這樣性別符號被削減的前提下,佐以「同事」這個比朋友還遠的距離,成就其作品中「純友誼」的可能,未免令人有點遺憾,這是我看完的想法。不過它仍然給我們一個合理的假設,來重新看待兩性關係。

  男女之間到底有沒有純友誼呢?男性朋友們多半抱持不相信的態度,但女性卻不見得。這更讓我好奇人們對性別的想像與認知或者描述時,究竟有什麼文化上的變因影響我們對這個議題的看法。在這之前,我們可能得先釐清兩性間的吸引力準則。人們的確很容易被聊得來或外型亮麗的異性吸引、進而想交往,但絕大部分的人並不會對自己的兄弟姊妹、父母孩子產生情慾。「對異性發情」是我們根深柢固被教育的觀念及本能,一般來說沒有意外的話,我們都會遵循「男人」或「女人」所代表的性意義符碼去認知眼前的對象。既然同樣是異性,為何對親人不會發情,對陌生人就會呢?又為什麼在近親通婚的古代沒有這問題?顯然是否發情的決定因素,並不完全在於「性別」,同時要考量我們對對象貼上的符號,及其定義。性別是一種符號,親屬也是。「親人」與人倫的觀念,打從我們出生就被不斷教育是不可逾越、不可產生情慾的存在,否則是一種嚴重的背德。所以在我們面對親人時,即便彼此相互瞭解、心靈契合,也會因為「親人」這個符碼優先於「異性」符碼,本能壓抑或者撇除對直屬親人的性渴望。至於沒有這個符碼的對象,則會以「男人」或「女人」去認知。這兩個詞的背後同時帶有我們對兩性刻板印象的要求,愈是符合這個性別特質的人,愈具有魅力資產,也愈能激起性意識/本能。

  嚴格說起來,這並不完全是與生俱來的能力。雖然生物會因賀爾蒙作祟自然與異性交配,但是高度智慧並且追求更多契合條件的人類相對複雜許多。性雖然能夠與感情分離,我們卻期待性靈契合的瞬間,而對於挑選對象,更多的是文化上的訓練促成(比如對什麼類型特質有反應),只是人們大多仍誤以為是種本能,而且過於簡化地以異性相吸來看待。男人對純友誼的相信遠低於女人,正可以解釋影響兩性情愛觀的是文化問題。

  日本近代文學作品也展現出男女雙方對彼此認知的差異,男性文學作品傾向對女性有過度的幻想與誤解,風花雪月的作品裡頭呈現的是「男人想像中的女人」。這現象揭示男人對「女人」這種生物因長期的他者化造成的認知困難(關於他者化的成因,可參考《厭女》一書),男人以為的女人與實際相去甚遠。近代女性文學卻沒有對男性幻想的成分,呈現務實的描繪,反而對女性自身有更多想法。男人對女性的認知被片斷化的同時,性慾的指向也因此被各種女性符碼分割、制約,導致男人對迷你裙、紅唇、長腿、長髮等眾多被塑造成代表女性的「符號」產生反應,更甚於女人對男人的一件褲子發情的可能。把性的渴望予以符號化後,「女性符號」片面且破碎。被過多的物件制約,是男性所面臨的困境(如果他們覺得困擾的話)。而兩性間的吸引力,也可藉由操作符號來影響。

  基於上述理解,絲山秋子所描繪的「純友誼」便能合理接受了。〈在海上等你〉的男主角「小太」,是一名長相普通、工作脫線、隨時滿頭大汗的胖子,簡單來說對女人而言,他所具備的「男人」符碼是薄弱的。女主角「及川」沒有在外貌上多所著墨,但看來工作能力還不錯,算是個心思細膩、堪比男人般能幹的女人,異性緣上並沒有特別吸引人(推測長相一般),和前輩及同事應對得體。公司裡另一個漂亮能幹的女同事吸引了小太(並結婚了),因此及川自然就被分類到還不錯的同事那端。「同事」是一個安全的距離設定,這個角色本身是中性的(去性別化),既會天天見面、有一定程度的瞭解與默契,但又必須禮貌共事、地位對等,不會輕易跨到「好朋友」那麼近的距離,自然也就離「戀愛」遠了些。內文可以看出雖然兩人相處融洽,對私生活卻不過多干涉。小太請及川在他死後破壞他的電腦硬碟,也是基於信賴他們的距離不會讓及川想打開電腦的緣故(如果是老婆就會忍不住)。或許他們的純友誼,就是建立在異性符碼稀少的情況下,才安穩存在吧。

  那麼現實呢?純友誼究竟可不可能,而且不是在像小太和及川那樣既是同事(關係對等、中性化)、又非戀愛對象(一人已有更具吸引力的愛人)的距離下存在?也就是說單身男女有可能純友誼嗎?我認為,不相信純友誼的人,本身就已經是對異性符碼制約深刻的人,正是因為不相信,所以不可能在他們身上成立。他們的制約反應是立即的、快速的、幾乎直覺的,也沒需要反制約。符號的制約讓我們得以更有機會點燃愛火,想要不燃起愛火的話,只有抽走可燃物(性別符碼)、保持距離,或者當我們意識至此,更加理性地看待關係(擺脫制約)時吧。只是要兩造同時有認知且互不反應的機會非常稀少就是了。

媒體刊登:readmoo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珮姬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