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鑑於過去看過的片子沒有留紀錄都會忘記,要再回溯也不可能了,今年就想來記錄一下看過的片子,這系列會在每次看片後新增。至於補述的前幾部多少有些忘記當時的感覺,就簡單帶過。

【2011】好片回顧(有些是2012才補看的,一起寫)

◆姊妹 The Help

1  
上映日期:2011-11-18
導演:泰德泰勒Tate Taylor

演員:艾瑪史東Emma Stone、維奧拉戴維斯Viola Davis、奧塔薇亞史班森Octavia Spencer、艾莉森珍妮Allison Janney、西西史派克Sissy Spacek
★奧斯卡最佳女配角

  關於種族歧視議題的電影似乎這幾年有少一點,每次看到都會讓我想到啟蒙片〈殺戮時刻〉。這對相較之下這類問題比較小的台灣人(尤其是都市人)而言,算是挺陌生的情結。平時忙碌且面臨剝奪更勝於付出的現代人,看影片大概最容易回去思考同理心麻木的部分吧。


◆魔球 Moneyball

2  
上映日期:2011-11-11
導 演:Bennett Miller
演 員:布萊德彼特、菲利浦西摩霍夫

  對我來說這部片的衝擊與其說是關於如何運算成功的另類思考,不如說是人類對於夢想的忍耐度、自尊,以及低谷時期是否對信念有所動搖、如何抉擇等,在人性上備受考驗的部分。當你原本最愛的活動卻為你帶來失望與痛苦時,是要面對它、離棄它還是隨波逐流地追逐成功?主角無法成為一流選手,是因為在自己未能看清可能性的時候,被嗜利的球探誤導勸說的緣故。但他沒有自怨自艾當初為何放棄名校獎學金(也可能有過)、也沒有離開棒球圈,而是轉職成為球探和經理(這裡面臨的衝突是,他是否要如當初挖角他的球探般,以利益勸誘實際上並沒有那麼大希望的球員)。還有當他因得勝秘技被大球團以高薪聘請時,他要選擇在資源有限的小球團挑戰自己還是輕鬆坐擁富貴。最後他選擇了自尊,這也許也是他對於過去未能成為球星的命運所做的小小抗議。究竟他是聰明還是不理性的固執呢~?我想每位看戲的人會在心中各自得到答案吧。


◆黑金風暴 Inside Job

3  
★83屆奧斯卡最佳紀錄片
導演:Charles Ferguson
編劇:Chad Beck、Adam Bolt

  告訴我們金融危機背後的真相。當人們沈溺於經濟數字的漲跌起伏時,有幾人知道背後是經由如何全盤(包含政治)的操作?甚至我們以為是投資的物件,很可能也只是虛擬的、圖謀少數人的產物。還在盲從不斷推陳出新的金融產品、相信政府財報嗎?先看看它們是如何養成的,增加一些判斷力也好。2012年是經濟學家預估經濟下滑的起點,如何守財與正確投資需要更多的觀察。雖然以報導或記錄的角度而言,導演的介入與誘導性問答是多了點,但還是不乏可看性。


◆神偷軍團 Tower Heist

4  
上映日期:2011-11-04
導演:布來特瑞納Brett Ratner
演員:班史提勒Ben Stileer、艾迪墨菲Eddie、Murphy、凱西艾佛列克 Casey Affleck

  雖然是跟影展或得獎無緣的標準好萊塢搞笑片,不過這片是我繼〈黑金風暴〉之後看的片子,講的正好是經濟崩潰時,那些操弄金錢的大老闆底下的小人物的境遇。從貼近觀影者身分的角度出發,也算是藉由影片一吐怨氣的標準抒壓片吧。一直謹守本分生活、隨時不忘以職業(雖然不是很高尚)為傲的主角,在他身上是不是每個人都能看到一點自己的影子呢?


【2012】片單

◆重金屬叔要成名 Anvil! The Story of Anvil

5  
導演:薩夏傑瓦西
演員:史提夫庫德洛、羅伯雷納、湯姆阿拉亞、Tiziana Arrigoni、Slash、Lemmy
★『洛杉磯影展』最佳紀錄片獎、『美國獨立電影精神獎』最佳紀錄片獎等多個國際紀錄片獎。

  鐵砧樂團Anvil,曾經締造風光傳奇,甚至還影響了響噹噹的金屬製品Metallica、超級殺手Slayer等大有來頭的樂團。連槍與玫瑰Guns N' Roses的吉他手Slash都跳出來推崇他們,也替他們抱不平,為什麼人人皆紅,唯獨Anvil被世人拋到腦後?

  對進行創作的人(不論音樂、藝術、還是文字作品)來說,成名是自我實現的「結果」,而貧窮是自我實現的過程,他們真正追求的多半不是名或利,而是它們所帶來的掌聲與認同感,還有自己能夠對人有所影響的成就感。然而一心一意的創作本身與商業目的其實經常會是有所扞格的,但卻不容易為創作者察覺或妥協。所以經常有叫好不叫座、令人惋惜的狀況出現。Anvil的發跡與無奈正紀錄著這一點,當問題不在於實力時,創作者對於投入靈魂的作品是否願意讓它蒙上利益的考量?或者是否能順利轉化。以及當創作是件商業行為時,能否跳脫自身的影射跟抒發、用理性的方式包裝行銷,這是想要用創意賺取名利的人必須訓練的智慧,同時也是業餘轉入職業的人經常跨不過去的門檻。


◆變裝男侍 Albert Nobbs

6  
導演:羅得利哥賈西亞 Rodrigo Garcia
編劇:葛倫克羅絲Glenn Close、John Banville
演員:亞倫強生Aaron Johnson、強納森萊斯梅爾Jonathan Rhys Meyers、蜜雅娃絲柯思卡 Mia Wasikowska、布蘭頓葛利森Brendan Gleeson、葛倫克羅絲 Glenn Close、馬克威廉斯 Mark Williams
★入圍2012奧斯卡最佳女主角、最佳女配角、最佳化妝

  這是一個被迫糾結於自我認同的故事。有別於先天的性別認同障礙,當女人基於生活困境不得不為男人時,該如何排解她的無奈與寂寞。影片裡兩位女扮男裝的角色,卻各自有不同的選擇,一位徹底成為男人,與女人結婚、戀愛,主角則是暗自抱著女人的心壓抑自我,以致於連追求年輕女孩都辦不到。而這樣懇切平穩過一生的主角,劇本則安排了在她一生一次提起勇氣抗辯時死亡。是否也是一種對人生的諷刺?或者只是真實地揭露活著所有可能面臨的不完美?電影還告訴了我們,當我們選擇以什麼姿態過活,就會成為什麼樣的人(即使那不是出於自願,但卻是個人的選擇),即便我們並不這麼認為,也可能在解脫的機會來臨時發現早已回不去原本的自己。所以看完不妨思考自己當下的生活模式,是否真正朝向期望的方向前進,而不是被物質表象誤導,或以為當物質滿足於何等程度,才能「真正」去作想作的某種人。


◆一江春水向海流 All to the sea

7  
編劇、導演:山田茜
演員:佐藤江梨紫、柳葉優彌

  由小說作者親自改編劇本並導演的女性影展片。主角是個不懂「愛」的女孩,只能藉由不斷地與人擁抱和閱讀去學習。她對於內在孤獨卻堅強的男主角起了共鳴、並且經由參與和關心他的生活,不知不覺間行使了愛人與照顧的行為。或許很多時候我們並不真正瞭解自己,我們以為匱乏的、擅長的,其實並不其然。當我們願意為某些人事採取行動時,才會真正體現出生命價值和本質。不論是對人生的苦悶、麻木或者私欲,其實都有可能在行為中轉化緩解、以致形成成熟的個體。很多時候只是我們太過習慣於一成不變和自虐性地麻木自己而已。


◆繼承人生 The Descendants

8  
上映日期:2012-02-17
導演:亞歷山大潘恩
演員:喬治克魯尼、鮑布里吉、馬修里萊
★榮獲2012年金球獎最佳電影、男主角二項大獎、強勢問鼎2012年奧斯卡獎!

  我沒想到會有片子刻意要討論富人的生活困擾(笑)。我想作者可能有一部分想要讓觀者回歸人生幸福的本質討論——以撇開柴米油鹽的方式,或者重新提醒我們有得必有失的道理(笑)。一個有錢但不揮霍、踏實賺錢的父親,在落實工作的時候逃避了一些身為人夫、人父的責任(也有可能是為了逃避才如此投入工作)。這也許是許多男人也不擅長的。而工作與收益為他帶來成功的形象、成功的形象為他塑造幸福的表象,最終隱藏在內的那些他始終沒有好好面對的人生課題,就一股腦地在妻子的意外後反撲了。於是他狼狽地應付、並察覺到這才是人生必須處理的課題,很幸運地,他成功地跨越並成長了,但我在看片的時候,卻也不得不想著就這麼逃避一生的人,其實在現實上也所在多有。導演用日常的衝突(比如岳父對他的不諒解、第二代令人無法理解的言行)來提醒自信的成人們,成功與財富並不足以掌控人生,人與人之間、或者對於人生(而非事業)成功的定義,也非我們以為的如此膚淺。因此在追求那些邁向成功的條件時,是否應該認清這定位一開始就有潛在問題,並試著去兼顧或解決?


◆鐵娘子:堅固柔情 The Iron Lady

9  
上映日期:2012-02-24
導演:菲莉妲洛伊德Phyllida Lloyd
演員:梅莉史翠普Meryl Streep、吉姆布洛班特(Jim Broadbent
★榮獲2012年金球獎戲劇類最佳女主角、奧斯卡最佳女主角

  與前一篇相反,當一個人為信念而活時,能夠如何堅強,但也如何無情呢?我相信柴契爾夫人是一位成功的信念執行者,但卻不一定是位成功的親人。但人生真的只能二選一嗎?也許有時候當現實足以艱困到必須不得有任何分心地應戰時,的確只能二選一吧……這也給成功必須付出的代價下了一個很好的註解。


◆性愛成癮的男人 SHAME

10  
上映日期:2012-03-16
導演:史提夫麥昆Steve McQueen
演員:麥克法斯賓達Michael Fassbender、凱莉默里根Carey Mulligan
★2011威尼斯影展最佳男演員、英國獨立電影獎最佳男演員、洛杉磯影評人協會最佳男主角、2012金球獎最佳男主角提名、威尼斯影展影評人費比西獎、休士頓影評人獎最佳男演員

  當我們要討論一個人的內在時(無關乎身分地位等外在環境的話),最容易切入卻也最難處理的點,大概就是「性」了吧。因為那是最接近本能也最容易為人運用的情緒反應的模式。人們可能藉由性來墮落、也可能經由它得到解脫,而奔向毀滅與自救都是物種的本能(且經常不自覺並難以控制的)。男主角的工作能力不錯、有一間還不錯的電梯大樓套房、外型也挺俊俏,但他對於自己的出身卻有著難以自持的自卑,以致於彷彿強迫症般沈溺於性。性就如同他的癮頭、他的解藥,是他讓自己平衡於世界、平衡於悲傷的麻藥。一方面他又對這樣的自己感到痛苦不已,可是又難以跳脫壓抑的性格,以致於當他面臨跟自己性格相反的妹妹時,對妹妹的奔放感到憤怒,也對不得不屈從於現實而委屈的自己感到憤怒,並且再次沈溺於性所能帶給他的發洩和發洩完自我厭惡的羞恥迴圈中。他對性既極度地耽戀、同時也極度地厭惡,並且因此無法面對帶有愛意的性愛——這種我們認為性應該正常的樣貌。對於如此矛盾的自己,他也曾經放縱、或曾經逃離過,但最後這些試圖的改變還是壓得他喘不過氣來。於是他產生了破壞一切的衝動,拒絕了關心他的妹妹、拒絕了愛情,也用放縱暴力的性愛拒絕性本身,當他在雨中為這樣的自己痛哭時、當他想起妹妹會因此自殺時,我想他在某種程度上其實稍微得到了一點解脫。導演既不煽情、甚至有點冷酷和公式化地處理主角糾結的內在與性,以藝術的角度確實呈現性議題最大可能的張力,是一片難得的佳作。


◆終點之城

12

上映日期:2012-07-20
導演:詹姆士艾佛利
演員:安東尼霍普金斯、羅拉琳妮、歐瑪麥瓦利、夏洛特甘斯柏格、真田廣之

當時沒有什麼時間寫下心得,現在已經忘記感想,只留下當初找到的破報寫的不錯的介紹,還有自己留言下的短短感想:http://www.pots.com.tw/node/10876

  

 

結論:羅拉琳妮是強者!
其實我看完的時候很懷疑有沒有剪片,因為歐洲片常常只為表述某種狀態或情緒
它不像好萊塢那麼分明地告訴你誰是好人誰是壞人、他們做了什麼、目的是什麼
就連新聞稿說的真田廣之跟安東尼霍普金斯有「許多」親密戲……我也覺得「哪有!就裸個側面跟KISS而已啊@_@」甚至安東尼還一臉驚魂未定的表情==
但顯然我看的版本時間跟網路上的資料是相符的……應該不是漏了什麼才讓我覺得哪裡怪怪的,我想這部片的重點不在於發生了什麼事,而是每個角色對於人生的態度吧。幾乎每個角色都把自己禁錮在某種狀態裡:以為看透人生而自覺豁達的老同志、不在乎人生在15歲命定後便走到終點的東方人、陷溺於丈夫的過世與感情背叛的悲傷的遺孀、永遠純真地等待下一個人出現拯救的年輕情婦、找不到適切位置而走著別人期望的人生的學者、認為自己應該背負所有決策而忘卻柔軟的女教授。她們或許渴望改變、或許不想改變,但無論如何人生仍然在一點一滴地推演,你只能去經歷它,不論你選擇或者不選擇(也是一種選擇)改變。當走到終點時,一切都會是一頁頁墨色相同的印刷,或許略微泛黃、或許有點焦黑,但,that's all~

 

先前未寫上的〈到阜陽六百里〉

11  
有的人說回阜陽的巴士載的是一班到都市逐夢最後喟嘆而歸的人們
但其實也不盡然,裡頭很多老實著生活、雖然辛苦但沒有太多抱怨,
只求過年喘個氣回老家的小老百姓
主角逐過夢、夢碎了,也知道這樣不盡人意的日子仍然要過
雖然女兒在遠方、雖然暫時看不到東山再起
但影片並沒有給她一個絕望的註腳
片子裡那些被忽略的、弱勢的、失意的人也許是我們一小部分的影射
但終究家是要回的,卻不代表是個終點,人生仍在延伸中……

★參考心得:http://mypaper.pchome.com.tw/hatsocks75/post/1322215554
★導演的話:http://atomcinema.wordpress.com/2011/02/05/又親近,又客觀:到阜陽六百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珮姬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