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ent-child.jpg

  因為通車的關係,我常有機會觀察別人一段時間。前幾天我在車站裡的商店街買麵包,前方一位太太和他的媽媽或婆婆,帶著一名應該是幼稚園到小學低年級的孩子也進來買麵包。本來我沒有特別注意他們,但因為整間店充斥著婆婆的管教聲,過來站這裡、不要動、不可以,間或問了一句「你想吃什麼」,之後又是一陣不要、不可以、過來﹍﹍於是我好奇看了一下,只見小孩子被焦慮的大人拉著扯著,不知所措,其實也沒有亂伸手摸麵包或做什麼。應該說,他只是張望了一下左右餐盤,婆婆馬上就一陣不要不可以劈頭蓋下,連搗蛋都沒機會,就儼然是個「擋路的不乖的小孩」了。我看那婆婆並沒有拿夾子,麵包是媽媽在挑的,其實很想建議她帶孩子到外邊等,所有人都自在,孩子也不用站在走道中間怎麼動都不對。

  類似情況不算罕見,我也常看到媽媽帶小孩到餐廳,或爺爺帶孫子坐火車,從一進到場域裡,孩子只要稍動一下,大人就急忙制止,間或威脅警察叔叔要來抓走你囉,連查票的車掌都變成抓壞孩子的恐怖大叔。但想要孩子連頭都不能動是不可能的,於是大人更急切地拉進左右乘客在他的懲罰者名單裡,而我只看到小孩身處在處處是危機的(大人營造的)世界裡,還有一個全車最吵鬧的大人。

  有些當家長的朋友告訴我,他們真的很怕給周圍人添麻煩,尤其小孩如果天生比較好動,帶出門簡直考驗他們的心臟。我當然知道沒有教好的小孩帶出門有多擾人,但很多時候我也看到小孩其實沒什麼大問題,大人卻過於焦慮,反而自己成了那個噪音製造者。更不好的是,讓小孩長期被情緒不穩的照顧者撫養,對小孩內在安定感有很大的損傷,容易因此過度敏感或悲觀。

  小時候,我總以為大人肯定什麼都懂、成熟穩重,沒有難得倒的事,自己長大以後才知道,大人的內在和小時候並沒有差距多少,甚至可能因為不好的經驗更為膽怯,只是懂得裝強而已。談到教養,我們有很多害怕做不好的恐懼,有很高的禮貌標準,但常常忘記那套標準,其實是我們心目中遙遠的理想型。就連我們自己,也很難做到毫無偏私的慷慨、總是彬彬有禮,遇到不愉快的事都不會臭臉發脾氣,何況是還不清楚生存規則的小孩?記得兒時遇到大人,父母總會說「你怎麼不會叫人?快叫叔叔」,我相信現在還是有很多大人是這樣「教」小孩的,但是對小孩而言,只是不明白為什麼需要叫一個陌生人?什麼叫做「禮貌」?為什麼我不知道要叫就變成讓爸媽丟臉的小孩了?那句「你怎麼不會○○」,很多時候是大人說給別人聽,以撇清自己不會教小孩的嫌疑。對小孩沒有說明的教養,往往只是圖自己方便而已。

  有一回朋友跟我提到他和媽媽一起出門的經驗。他陪媽媽去醫院檢查,時間拖得有點久,結束後他表示肚子餓了,要去超商買點吃的,於是媽媽跟他一起進到超商,但只有他買了一塊麵包,出來以後他在回程路上把麵包吃了。之後有一天媽媽不曉得怎麼跟他提到這件事,對他說「你怎麼都沒有分給我?我也肚子餓啊」,他覺得一整個冤枉,心想母親要吃為什麼不說?

  「我們都進到店裡了耶,WTF?!」他跟我抱怨著,沒想到自己變成自私的小孩。就我認識的他,絕對不是跟別人在一起只管自己好處的自私鬼,我想他純粹只是認為自己家人又都是大人了,想吃直接說或者多買就可以,所以才沒有多問。從此之後他再也不敢「獨享」了,只要有媽媽在或從外面帶食物回家,就算只有一人份還是很餓,也肯定先問過媽媽,最後留半份給她,即使媽媽常會伴隨一句「你又亂花錢」讓他分享得很不愉快。他一方面忠心扮演「貼心的孩子」,但又覺得當初那個標籤在心上扎了一根刺。

iStock_000024910473_Full.jpg

  不夠成熟的大人,總希望小孩成熟地顧及他的需求,自然變成一個「好小孩」。我們自己有好東西時,都未必捨得均分給別人,更多時候藏著掖著怕人家知道,卻理所當然地叫小孩把他手上僅有的一點東西拿出來,因為這是我們觀念裡的好人。我們碰到討厭的人,有時候會討厭到想狠狠揍他一頓,卻教小孩要跟討厭的孩子「作朋友」才對。常常看到怕自己「父母形象」不好的大人,在小孩什麼都還沒做的時候,就「警告」他們,甚或直指他們在給別人添麻煩。我都在想,懵懂的小孩要如何消化這些大人的過度期待和標籤,成為身心健全的人呢?他們是不是更容易學會在父母面前是另一種樣子?(我真的看過那種在人家店裡亂搗蛋,父母一來就乖得像羊一樣的小孩)

  前兩天我在捷運上遇到一家出遊,媽媽牽著看起來很小,大概才兩歲(可能不到)的兒子上車,到我旁邊的空位時要小孩自己爬上去,那小孩吃力地把腳伸上高度幾乎到他眼睛的椅子,勉力踩上椅子後坐下(為什麼不用抱的要把椅子踩髒我不懂)。可能是孩子身子太小,在搖晃的車廂跟過大的椅子上坐不穩,也可能是這年紀還很需要大人的肢體接觸,他搖搖晃晃地伸著小小的手試圖抓取什麼保持平衡,手就往我身上抓了過來。我被抓到幾次,實在不太舒服,但也不可能罵他,前方的媽媽唯一的作為就是屢次把他手拉走,同時罵「不可以!你這樣會嚇到阿姨」。先別說這麼小的孩子到底聽不聽得懂「嚇到阿姨」是什麼意思了,我就不瞭解這位媽媽為何不直接向我說聲對不起,然後坐下抱好小孩,而是用這種教訓自己小孩的方式做給我看呢?況且是一個小到還不太能自己坐的小孩。

  孩子若給人添了麻煩,父母示範對當事人說對不起,或帶著孩子說對不起,才是收拾善後的身教吧?但我現在卻很少碰到會教小孩道歉、自己也有所表示的父母。更多時候他們會當著我的面教訓小孩,卻沒有道歉、視我為無物,好像這樣就純然是小孩的錯,而他們正在負責地管教(自己沒有錯)似的,卻不對失禮本身做任何補救。孩子長大又怎會坦然地向人道歉呢?

  大人常把承認自身錯誤的懦弱以及對人性的理想,都投射到孩子身上,不論幾歲都希望他們自然而然就是一個沒有瑕疵的人。自己做不好的,或者也是花了很多時間才學會的事,卻不太給小孩犯錯的空間。直接要求,卻缺乏解釋和商量,以致孩子不知為何而做。「成為一個有禮貌的人」通常伴隨的是一些不太愉快的、被責罵的記憶。

  每當我看到國外影片裡,父母處理小孩犯的錯是跟小孩平等討論,然後讓小孩在同意行為後自行去處理時,都很希望可以在國內也經常看到這樣的教養。任何行為都有理由,小孩亦然。比起只是學會做別人眼中正確的事,甚至因此長大以後表面是一套私下是一套,明白自己的錯誤並且自行彌補才是「教養」兩字的精髓。

  只能說為人父母真的很不容易,因為你不再能只是顧慮自己的面子、逃避不想面對的衝突,更多時候得直觀自己的怯懦和失誤,跟孩子一起成長。為了讓孩子成為理想中的樣子,就不得不經常反覆詰問行為的真意,到底是為了自己還是為了小孩。因為一味地要求,必然是沒有辦法養育出條理清晰、明辨是非、富有同理心的孩子的。這些我們認為一個人最理想的特質,都是經過反覆練習和思考以及實際行動,才能精鍊出來的能力。「好父母」存在孩子的心裡、展現在孩子的言行舉止上,不是存在別人的眼裡或口中。認清自己是想要「扮演」一個好父母,還是面對自己的不足學習成為好父母,絕對是親子教養的第一步。

媒體刊登/關鍵評論網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教養 長大 管教 親子
    全站熱搜

    珮姬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