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jpg

  好像不少人對本片有點失望,覺得整齣戲幾乎是女主角喬伊的「特寫」,除此之外的人物既扁平又性格怪異。這讓我剛看完時稍稍有點疑惑,畢竟大衛歐羅素(David O. Russell)也不是沒什麼經驗的新導演,他的人物和劇情掌控力顯然不僅如此,但為什麼《翻轉幸福》看起來會那麼像喬伊個人秀呢?這僅僅只是一個很衰的窮忙族憑藉努力和勇氣變身富豪的勵志故事嗎?

  我們永遠不缺「無論如何,努力就對了」的教材,當我們從已成功的角度來探討條件時,運氣跟努力是必要的,然運氣和努力卻不必然能夠成就所想。甚至過程中伴隨的犧牲有時意外地大過成就所能獲得的快樂,更遑論失敗的代價有可能比什麼都不做來得可怕,說它是一種光榮的勳章都顯得矯情。負債、身敗名裂、心血、人情、不堪歸零的年齡等,比起成功需要的努力或勇氣,這些相對沈重。年紀愈大愈禁不起一無所有,以致令人懷疑是否每種成就都值得不顧一切去追求。從這樣的角度來看《翻轉幸福》,或許會有一些勵志以外的收穫。

  我們都知道喬伊堅韌,但這份堅韌從何而來?剛開始她沒有做生意的頭腦,製作商品只知道壓低成本,和很多發明者一樣,認為東西夠好就會有市場,卻忽略其中的人為變數。她純然相信銷售關鍵在於好平台,樂觀地沒有考量合作者的特質(或許也是沒得選),結果找了一位乖僻的金主、不替她好好規劃的銷售專家、脾氣執拗的主持人,迎來第一次慘敗。這時候的她就像多數相信努力=邁向成功的人們,既不清楚自己,也不瞭解環境,更不懂得人性。

06.jpg

  負債逼迫她自己爭取舞台。她理解了如果要做生意,不能只是交給專家,自己也得是最有說服力的發言人才行。人生終究得由自己轉場、曝光,即便他人能力再優秀,也沒義務為你多做什麼;能夠創造出利益,別人才會和你分一杯羹。此外,不要等待別人push你,即使是愛你的家人,也未必信賴你,更多時候人們寧可相信你是平庸的,他們才無須改變。

  無知為她招來第二次危機,對法律和專利的輕忽讓人輕易掐制生產線,資訊掌握不足導致有心人從中作梗。這一摔教她學會生意往來的謹慎,該如何保護自己、掌握對手,有時候比資金和技術來得重要。誠如起初她碰到的經銷商所言,點子人人有,一點都不希罕,除了點子之外,做生意勢必需要更多手腕。

  零件商的詐欺讓喬伊徹底從作夢蛻變。成功從來不只是實踐夢想那樣漂亮的東西,當你過度樂觀地追逐它,命運反而會來回、狠狠地碾壓你、教你血肉模糊。她在崩潰中拆穿外婆的天真(也是她自己的天真),就像我們常常鼓勵人「有志者事竟成」,畢竟是一種過於簡化又不負責任的安慰,實際的人生往往像shit,搞得你狼狽不堪。面對它的唯一方法,只有老娘跟你拚了!想要游刃有餘地夢想成真實在太傻,即便身處糞池裡也卯起來游泳,才是絕境存活的方法。安慰?愛?夢想?那些都太虛幻,在你一敗塗地的時候能夠救你的不是這些東西,它甚至讓你軟弱。

02.jpg

  然而愚勇當然不可能解決問題,也不是立志就能輕易改變自己,反敗為勝。最終度過危機的方式,還是要徹底瞭解自己的弱點、全面檢討細節、清算資源,找到對的人談判。如果喬伊沒有承認自己過去多少抱持著「水到渠成」的僥倖和情感依賴、沒有徹底揮別對成功的幻想的話,是不可能破釜沈舟、釐清盲點,來個逆轉勝的。

  所以《翻轉幸福》是一則勵志故事嗎?我覺得不盡然。它沒有鼓吹你空泛的勇氣、也沒有什麼「只要你想,全世界都會幫助你」的美好,反而提醒你:嘿~你想成功是不是?你得先犀利看待你的處境,搞清楚現實是怎麼回事,我們再來想想現在的你適不適合逐夢。

  如果喬伊沒有成功呢?是的,她非常有可能沒成功,只要電視台不給她第二次機會、朋友沒有神來一筆、觀眾不買單,或零件商再高明一點,她隨時可能破產。也或許她會如多數人,被困境和周圍的不支持削磨鬥志,最終放棄。如此一來她要面臨的可不只是窮忙人生,還有無法清償的負債、喪失居所,或許還會因商業糾紛坐牢、小孩送養。有沒有超可怕?我想這樣的思考過程就是本片的貢獻了。

07.jpg

  再回到為人詬病的角色來講。全片大部分的人物都帶有不太現實的扁平特質,父親易怒、花心又不顧家,母親逃避現實、沈迷於女性主義肥皂劇,奶奶是夢想家,姊姊老是在自憐,金主耐性很差,沒什麼生存能力的前夫,以及說不上有心幫忙的商業伙伴。就連喬伊這個角色到後來也像變身女超人一樣,剪了頭髮穿上皮衣就忽然勇猛起來。是導演表達能力拙劣嗎?或許不是。

  雖然整部戲很像珍妮佛勞倫斯的個人秀,只有她一個人演技盡施,在前半場徹底發揮快速切換情緒的技能,其他角色則相對薄弱,但人物們的扁平和戲偶感,也只是為了強化/簡化觀眾認知,淬煉出生活裡每一絲小確幸背後隱藏的危機。讓觀眾更直覺地注意到那些我們平常依賴的、以愛連結的人事未必美好,它們同時也可能侵噬我們的天賦,而不必用一個和觀眾疏離的背景來說事。

  喬伊跟我們多數人一樣,有家人、朋友圍繞,父母雖然離婚但都健在、也在乎她,她甚至有段還不錯的童年,她其實就是我們。但我們平常會覺得這樣的自己有什麼不幸嗎?我想不太會。我們往往認為比起那些真正窮到沒飯吃的人、殘疾者、孤兒等,自己幸運多了,所以我們也可以信賴這份平凡的幸運,只要加以「努力」就能夠「成功」。因此忽視了生命中的拉力,可能正是來自這樣的背景。平凡養成的過度樂觀,以及那些我們忽略的親友預言,可能反而導致我們不會徹底檢討自己、自我設限。而這,才是我們之所以難以成功的關鍵——不是因為不夠努力還是缺乏勇氣,而是沒能認清困境。

10.jpg

  綜上考量後,我就不太介意這部戲是否人物扁平、戲謔了。我想它之所以如此表現,是為了突顯那些太過日常而看不清的點,仔細想想那些人物特質又何嘗不是我們周遭可見?英雄電影只要製造巨大的災難來跨越就可以,但我們不是英雄,也不可能等待英雄來救援,我們只能作自己生命的主宰。因此我們需要的model就不會是一個鋼鐵人或蝙蝠俠,而是一位跟我們很像,但比我們衰一點、也更剛毅一點的主角,演繹一次人生給我們看。於是喬伊誕生了。她的名字(JOY)代表多數人的生存目標。雖是真人真事改編,戲裡的她有幾分真實,倒也不是那麼重要了。

圖片/得利影視
網路刊登/關鍵評論網

arrow
arrow

    珮姬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