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想到我會看到哭,因為歐洲片並不煽情)

05

  結束不愉快的婚姻,正在協調小孩撫養權的盧卡斯人生一切歸零,只剩下獨自一人住的大房子和一條狗,他找了一個幼稚園褓母的工作,只想低調地重新開始生活。一天,他死黨的小女兒親了他,並且給他一個心型禮物,他和藹地告訴小女孩說,親吻只能和爸爸媽媽,而禮物應該送給其他小男生們或者媽媽。於是小女孩又羞又憤下,告訴學園長她看到盧卡斯的性器。這下子讓全鎮的大人們都沸騰了,即使法律不起訴,盧卡斯的哥兒們也幾乎都把他當變態、購物中心也把他痛揍一頓轟出去,甚至有人殺了他的狗、排擠他的兒子。而他只能理性地和每個人澄清、忍耐,始終沒有失去理智,直到迎接他以為不會比離婚更慘,但其實一路下墜的聖誕夜。他忍無可忍抓著小女孩的父親直視對方眼睛說:你看到我的眼裡有什麼嗎?什麼也沒有!

  幸好這位曾經是他最好的哥們以對他的瞭解出發,終於慢慢理解事有蹊蹺。如果今天換作是一個不相熟的人呢?我想盧卡斯「性侵小女孩」的標籤會一直被貼下去,即使沒有證據、即使大多數人都只是「聽說的」、即使在這之前人們都真心認為他是個好人,一旦開始相信某個印記,理性其實經常不具作用,因為那都是建立在自己選擇相信的事物上。就像小女孩曾經坦承自己說謊,大人卻寧可認為她只是因為害怕所以忘記了事實而已,殊不知這些事實都是自己串聯想像的解讀。

  最後誤會冰釋了,他也漸漸修復和朋友間的關係。就在看似一切回復正常的一年後,他在照例和老朋友一起狩獵野鹿時,遭人持槍射擊......

06

  這部電影呈現了幾個常見的人性反應值得觀者自省。
  其一是人們習慣以自己能理解的方式及經驗加上聯想,詮釋一個模糊的事件,並且選擇相信自己想要相信的,即便種種跡象顯示推測錯誤,也未必願意更正。

  其二是大人們容易過度簡化小孩子的情緒和感性,以為他們只有天真地快樂或害怕,其實他們已經懂得愛、憤怒、嫉妒甚至報復,我想這些情緒是與生俱來的反應。

  其三是自以為是的正義。那些對盧卡斯暴力相向的人其實大多都是好人,平日對人彬彬有禮,但獨獨對他們認為禽獸不如的變態,即使動私刑也不以為意,因為他們認為自己是行正義之事(所以正義可以訴諸暴力嗎?不禁讓我想到同意革命就是暴動的言論(這好像是鄧小平說的?)

  其四,我們太容易被片斷的條件誤導,即使那些事情都是真的,也不表示結果只有一種可能,但人們卻往往以為是如此,並且深信不疑。它不只可能讓我們錯怪一個親近的人,更可能落入有心人的意圖。

  其五,很多時候我們會因為過多的猜測把受害情況擴大,自行對號入座。
某某人今天做錯了什麼事=>那麼上次的什麼問題一定也是他故意的=>還有那件事搞不好也跟他有關=>他是個到處害人的壞東西=>我們都曾被害過=>我好可憐,他好可惡=>為了大家好,應該把他趕出去。是吧?

  電影沒有告訴我們射他的人是誰,也許是他的哥兒們裡面仍有人不願意相信他的清白,或者那些始終的旁觀者只想堅持自己的觀點。它也說明了一個事實:並不是所有的人都能理性溝通(即便他們表面看起來都很明理),這個世界並不那麼講求道理。而且你永遠不知道誰會在你的信任圈內給你致命的一擊,由於一些你無法理解、無從防備的原因。

因本片得了坎城影展最佳男主角,適當演繹出內斂與剛毅的Mads Mikkelsen

07

The Hunt (Jagten) film still PR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珮姬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