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01.jpg

  夢裡相逢人不見,若知是夢何須醒。縱然夢裡常幽會,怎比真如見一回。——小野小町

  一首和歌道盡《你的名字》故事梗概。這是新海誠最新動畫作品,也是未上映就已經引起動畫迷討論、聽說看完必定眼角泛淚的佳作。一如新海誠向來的好口碑,這次作品承襲了以往的畫工細膩、色彩溫柔,在運鏡上也彷如真人電影全景拍攝般,做出流暢生動的動線。稍感遺憾的是時間分配上比重有些不均,前半鋪陳約50分鐘,在106分鐘的片長裡顯得冗長,也有點考驗觀眾的專注力。之後情節加速開展,一口氣推到高點就順暢許多,收尾稍緩,個人認為還可以縮短一些,整體來講是個極慢—快—中速的狀態,劇情也是中段即可推測。

  雖然緊張刺激的程度比我預想的來得隨興,但應該也不是本片要點,只要前段忍耐一下,經過堆疊與平淡後,哭點出現時也因此顯得特別有味道。而在那之前,你可能並未察覺導演已經默默在你心裡堆積了什麼。
 

關於時間

  「時間」在這部片裡的意涵很有意思,它切割了瀧和三葉的時空,也是串起他們倆唯一的理由。老奶奶解釋時間就像編織的繩結,也是萬物的定律,本為一體,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它承載了命運、相遇與分離,創造記憶也消抹回憶;它能重疊人與人的生命,也能錯分未來。可以說整部片都圍繞著這個主軸在推展。

  「千年慧星」是具象化的時間(取其「千年」表「多」之意),為兩位主角的日常帶來「變故」。或許因為它的影響,不同時空的兩人交換靈魂,成為對方短暫的分身。分身這個意念也多次於片中出現,例如三葉以巫女之姿製造口嚼酒,在製作酒的時候,三葉是「神的媒介」(也可視為一種分身)。之後為了要重新串連起兩人,瀧喝下了經由「三葉」與「時間」發酵後的神酒,希望將三葉的一部分再次納入體內,以換取相見的機會,兩人見面時,正是夕陽落入地平線之際。這裡可以說十分巧妙地安排了時間的切割與和合。能夠這樣抽換時間在哲學上的概念,不禁讓人佩服新海誠的編劇能力。

K05.jpg

關於記憶

  「記憶」應運時間而生,同時也是事物存在過的痕跡。要有記憶,就必須有承載記憶的媒介,在這裡,這個媒介就是「名字」。過去也有不少作品討論過,當一個人失去「名字」(例如身分被冒用、替換成別人),這人是否還「存在」之類的辯證。名字是記憶的基本單位,而記憶又是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並且會隨著時間消逝,能夠證明一個人存在的理由,莫過於他者對他的記憶了。

  「時間」既創造出記憶,也奪走記憶。因此片中三葉和瀧一次次試圖想起對方存在的痕跡(也就是名字)卻不可得,他們初識時的第一個問題,也是「你叫什麼名字」?當名字(記憶)不存在,感動也形同虛假,你很難不懷疑一個失去載物(名字/對象)的情感被時間沖刷後,是否仍為真。
 

關於夢

  如果要創作「不符現實」的故事,創作者必須給予變異一個解釋。慧星來臨開啟了兩人緣分的契機,但若要創造分離和失憶,讓一切不合理在慧星之後回歸正常(從未相識),理由當然也必須合理。因應一切都得緊扣時間的設定,什麼時候的記憶可以輕易被替換?又,什麼時間的相會能夠被創造?這裡導演參酌了兩個時間概念:其一是「夢醒時」(記憶最短暫的時候),其二是「逢魔時刻」(黃昏)。

  夢醒失憶的經驗大家都有,觀眾可以輕易理解並接納劇中人「想不起對方是誰」的狀況。至於「逢魔時刻」這個特殊的時間點,自古以來一直和神秘力量有關。或許由於它短暫、絢爛,連結白晝(生人活動)和黑夜(鬼魂出沒)的特質,常常成為「神隱」還有「看見日所不能見之事物」的時段。在古代,它也是「入睡前」的時間,奇蹟因此被安排在這樣的時刻。

  假設這個換身故事是由慧星所帶來的神秘力量所致,那麼為了讓兩人「遺忘」,將靈魂互換的時間設定在睡覺時,記憶的切分點也訂在醒來後,後來的遺忘便也能夠合理了。

K02.jpg

關於愛情

  這部讓很多人紅了眼眶的動畫,第一次淚點應該是三葉在坡道上跌倒,想不起瀧的名字,卻看見瀧在她手心上寫下的真摯告白時吧。那種曾經心動過卻想不起細節、有個很重要的事不能忘卻怎麼也記不起對象(或過程)的經驗,我想錯失初戀的人都會深有所感。當觀眾同理時,這種遺憾同時也參雜了對單純而青澀的「過去那個自己」的想念。

  在瀧意識到三葉曾經找過他而他卻不知情後,把握了最後一次「逢魔時刻」的機會,以「未來的自己」對「過去的三葉」告白,彷彿也為錯失過年少某段愛戀的觀眾們彌補了遺憾。有多少人在這裡想起過去沒能說出口的愛呢?我們不也會在某個時間點,因為回憶而曾經想對誰說些什麼,或者後悔當時沒能表達過?這裡人們的感動是跨越螢幕、連結自我的。到此為止,導演已經圓滿地透過前段平凡的學生生活以至於愛戀情感,和觀眾經驗銜接、置換了。也難怪上映不到一週就創造上億票房。

d0419ec830.jpg

  我們從來無從預測生命會帶給我們什麼體悟,也通常無法在當下看出其深意,一如兩位陰錯陽差交換了靈魂的主角,在陌生與錯亂間摸索著彼此的樣貌,從那些日常中沈澱出再次相會的契機。我們也必然曾經為了改變什麼遺憾而努力過、因為緣薄而錯失過,惶惑著前行,害怕失去什麼重要之物。如果未來可以選擇,每個人都說得出自己想要什麼,但事與願違才是常態。看著電影時,我才恍然發現,那些屬於我的過去,已經被時間沖刷得模糊、幾無記憶,而過去唯一的證據就在我體內,就是「現在的自己」。「我」的樣貌,是過去發生過哪些事的「結果」,即使我們早已記不清過程。

  當三葉和瀧奮力吶喊「我記得你」、「我知道你的名字」是如此急切,遺忘又是如何快速而自然,就像我們也曾經相信自己會記得某些人某些事一輩子般,幾年後,連自己已經「忘記過去」這回事都毫無知覺。這是時間令人感傷的地方。「我為什麼在這裡?」「我在尋找什麼?」這些在電影裡,兩位主角一再詰問又一再忘懷的事,在現實裡彷彿跟隨生命一起出生的某種情緒,從進入青春期後逐漸發芽成一股淡淡的類似鄉愁的東西——直到我們遇到那個人。那時你會恍然大悟,以前無以名狀的情緒叫寂寞/失落,而它在那一刻圓滿了。

  「時間」必然會伴隨「遺忘」,而「時間」同時也串連著「緣分」,那麼必定遭受遺忘的緣分呢?即便短暫,也值得把握。我想新海誠或許想藉著這個故事,讓時間不再那麼殘酷,遺忘不會如此遺憾吧。緣分可以說是故事裡,也是人生中最溫柔的奇蹟了。

圖片/ifilm/傳影互動
媒體刊登/關鍵評論網

arrow
arrow

    珮姬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