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320002aaaa4f924242.jpg

  不論在台灣、中國或者韓國,這些國內發展不穩定、經濟能力差距大的國家,都有一群父母選擇辛苦地在國內賺錢,將下一代送往更好的環境受教育。那些獨自留在國內背負經濟壓力,一年只會見妻小一兩次的男人,我們稱之為候鳥爸爸,或者韓國所謂的「大雁爸爸」。小留學生們的迷失卻甚少討論。

  故事的開頭是這樣的,一位幾乎把生命都奉獻給工作,因而升上證券投資銀行分行長的男人‧姜在勳,在把妻兒送到澳洲後不久,面臨投資詐騙、公司倒閉的危機。瞬間一無所有的他,剛開始並不明白自己做錯了什麼。一直以來都非常勤奮且聰明地安排著的人生,為何會在一夕決堤?原本風光的社會菁英,頓時成為過街老鼠。心力交瘁之餘,想起自己只剩下遠在澳洲的家人。

  在勳抵達澳洲後,默默在旁觀察妻兒的生活,才察覺這是他人生第一次把注意力放在家人身上。以往為了給家人最好的,從來沒有時間停下來。他把生活的每件事都像工作那樣安排,快速而有效率地解決著各種問題,甚至妻兒的存在也不是拿來討論或陪伴的,而是一道道「待辦事項」。好像把一切都放到最佳位置,自然就會得出好成果,就跟達成業績就會升職一樣必然、簡單。可惜這世上,感情只能用時間來換,而這卻是他最給不起,也一直以為不需要做的。

A02.jpg

  當他拚命工作的時候,妻子的夢想被擱置,與兒子的對話只存在於往返的書信卡片裡,那些生活上的雜務和不便,他也從來沒有看見,久了妻子只好求助於外人。人是必須互相扶持生活的社會性動物。在勳在澳洲看到鄰居和妻子的互動,自己也遇到向他求助的少女珍兒,才從一個自顧不暇的人意識到,人和人之間之是以行動上的互相付出來「建立關係」的。關係不是身分證上的頭銜,也不能只用物質維持。關係是真正把對方放在心上之後,為他採取行動的心意,是把對方放置在自己的生涯藍圖裡,就像他那身在遠方仍為他打算的妻子。

  他在戲中說道:「所有看似豐厚的報酬背後,都隱藏著欺騙。」這句話同時指涉著三件事。其一,是在勳的事業,證券公司藉由詐騙投資人取得龐大利益。那些相信他的投資人,就和他相信著公司的說詞一樣,都妄想有一天可以得到與付出不成比例的報酬。其二,是想靠私下匯兌套利的珍兒,結果反而碰上搶劫,人財兩失。第三,則是在勳過去的價值觀,他以為一個「美滿的家庭」可以用物質安排換來。那些違背常理的利益,就像惡魔的囈語,誘惑著人心的貪婪與偷懶,最後總是必須付出加倍代價,而那些代價,人們未必承受得起。

A00.jpg

  如果不說的話,你很難察覺《單身騎士》是導演李珠英的第一部長片作品。分鏡流暢之餘,情節間安插的線索也很自然,沒有什麼生澀的痕跡。為了讓結局揭曉後足夠震撼,考驗著導演如何處理中間可能透露訊息的對白能力,又要讓那些對白可以推動劇情,甚至看完後回過頭來串起每一個關鍵證據,確實不容易。而李珠英雖然出身MV導演,卻沒有MV導演常見的問題——太強烈的影像風格或斷裂的過場。我想她應該是對自己的影像語言徹底瞭解,也琢磨過如何在長片調度上克服慣性的人吧。

  韓國電影每每讓我驚訝在於,不知為何能夠發展出如此高度的敘事能力,而且崛起時間並沒有很長,讓人幾乎想不起十幾二十年前那裡還只是個貧困、剛脫離獨裁的國家。我自己平常也會看韓劇,韓國的戲劇和電影,是很有趣的對照。他們的鄉土劇可以和我們的八點檔一樣婆媽,但外銷用的偶像劇很懂得年輕人喜愛的表現方式,即使沒有結構嚴謹的劇本,也懂得發揮演員魅力。你可能說不出劇情有什麼重點,但是對歐巴的帥氣記憶鮮明。

A06.jpg

  而電影完全是另外一種風格。除去喜劇和偶像類,還有暴力美學型電影,許多韓國電影在處理人倫或社會議題上,都慎重而舉重若輕。乍看之下平淡,可是你總會在看完後的一兩天回想起來,被它的遺憾或悲傷滲透,因而感受到議題的重量。比如我們以前介紹過的《關不住的誘惑》或《青春勿語》。這可能是一種策略,或者一種體貼,體貼地不要給觀眾在過程中有太大的情緒負擔。你可以單純欣賞鏡頭美學,不用太涉入角色的人生,假如你不想在生活裡再添憂愁的話。由於情緒被適度地篩選和淡化,螢幕上主角痛哭的當下,觀眾不一定會想跟著落淚。你會受到一些震撼,但不會被情緒淹沒,而後能慢慢咀嚼。

  與情感鮮明的戲劇相反,他們的電影並不煽情。但策略上來說,或許不過度攪動觀眾的心情,也是為了讓人不要在發洩過後就忘記。刻意在心頭保留一點重量,讓人回味再三的同時改變觀念。我認為在感情的拿捏,還有拍攝的目的(喚起一些自我辯證)上,有不少作品配置得宜,而《單身騎士》算得上其中成功的作品。

圖片/可樂電影Cola Films
網路刊登/關鍵評論網

arrow
arrow

    珮姬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