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曉得各位有沒有這樣的經驗?我們身邊多少會有這兩種人:一種是從不吝於讚美,經常給予你正面的評價,也鼓勵你繼續嘗試(姑且不論他是隨口說說還是認真支持);一種是很有自己的主見,經常評論人事,比較少單純讚美他人的人。然而這兩種人的稱讚,後者卻似乎比較容易讓你覺得「開心」?

  初次注意到這件事,是我大概高二的時候。當時因為畫技不錯,在同好裡我也經常扮演指導的角色。可以說當有人把圖拿給我看時,我第一個念頭往往是找出可以改善的缺點、給對方修改意見,卻忽略對方也有需要被認同的需求。直到有一天朋友照例拿著新作品來找我,他嘗試的新風格讓我耳目一新,當下我不假思索地讚嘆一句「哇這張很漂亮」,事後他告訴我那天他真的很高興,因為我「難得讚美他」。這反而讓我突然意識到,功能取向的角色讓我變成一個習慣批評甚至可能有點苛刻的人,長此以往地扮演這種角色的話,很容易會養成一種眼裡只有缺點且高高在上的姿態。不但跟我相處的人可能會不愉快(畢竟沒有人喜歡旁邊有人一天到晚提醒他哪裡做不好),我自己也會因為老是不往優點看而覺得生無可戀,久而久之說不定就會變成一個憤世嫉俗的人也不一定。

  回到「創作者」這個角色來說,我自己也會因為作品接收到各方支持或批評。一旦聽慣了讚美,好話反而就難以入心(心裡自動會降低對讚美的感度),而變得比較在意那些之前批評自己的人會不會認同我。當一個平常不讚美我的人難得肯定,我心裡往往一陣雀躍。在留意到這種愉快感的同時,我也注意到人生之所以經常感到苦的緣由,很大一部分也跟這種心態密不可分。

  如果我們總是希望被比自己厲害、平常不讚美自己的人肯定,那就注定「失望」才會是常態。而當你「選擇」重視這類人的評價,忽略那些一直都願意第一時間讚美支持你的人說的話,一方面你等於給了苛刻的人更高的心理地位,同時貶低了自己(你會不知不覺把自己的價值交給那些比較嚴苛的人來決定),並且輕視友好者的重要性。

  由於得到的批評或漠視會比肯定還多,不但自己很容易感到挫折,也可能讓那些原本樂意支持你的朋友因為得不到你愉悅的回應而慢慢疏遠你。甚至很多時候,你可能會跟我一樣,反而養成聽到讚美就感到不自在、沒辦法安然接受的性格。

  為什麼我們經常會看到,有些人觀點總是負面,而且會毫不客氣地攻擊別人呢?或許是從很早以前,他身邊就有人不斷地賦權予他「批判者」這個角色,使他久而久之也「好為人師」了起來,因此看不到凡事正面的那一邊,而且往往不自覺。等到他身邊漸漸沒人了,他可能還不知道是自己的應對模式使然,反而變本加厲地批判起世態炎涼,覺得「我一直都為別人好為什麼別人都聽不下去、不會感激我」。至於那些賦權的人呢?錯誤地在意、等待著批評者肯定的那一天,久了可能因此養成自卑感,沒辦法好好接受正面言論的滋養成長。可以說是雙輸的局面。

  雖然我們不應該當一個「只喜歡聽好話的人」(這樣容易被利用,也沒有反省能力),但或許我們對身邊的批評,取信的比重也應當注意。學習分辨讚美者的心意、坦然接受且珍惜那些真心支持你的人,把批評視為成長的機會,但不要放大它在心理的比重,才能正確選擇一個質量比較好的人際關係。如果你經常覺得重視的人並不是那麼在意你,而某些常常主動找你的人你卻懶得理會,就要注意你是否期待錯互動的對象。你為什麼重視某些人,一定有你內在渴望的點。若你希望從不關注你的人關注你,一門心思在引他注意,只因為他在某方面的地位比你高(而這個地位高低可能正是你自己分的,並不客觀),那很多時候只是自己內在自尊的拉扯而已,並不是一個健康的人際關係。而且如果你把自己姿態擺太低企圖討好的話,對方往往不若你對他那般地珍視你,甚至可能看輕你。

  相對地,一旦自己能夠調整好對讚美和批評者接納的比重,也會比較容易累積信心、踏實地修正自己、好好前進。那些本來就願意支持你的人看著你進步的同時,也會對關係比較滿意,而且不用常常接收你從批評者那裡產出的情緒垃圾,關係質量自然就會比較好。在這裡與大家共勉。

媒體刊登/關鍵評論網

arrow
arrow

    珮姬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