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4558.92299078_1000X1000.jpg

  或許有些人在看完《逆光少女》之後,稍微不滿它的「不夠現實」。一名馬尼拉貧民窟的10歲小女孩,竟還能在剝削的世界裡找到歸處、受到幫助、逃離被大人賣掉的命運,還不會被街頭伙伴嚴重欺負,實在有點太理想。但我認為如果殘酷不是導演想表達的、無謂的同情不是這部片的目的,或許不這麼拍也沒什麼不好。畢竟我們並不真的需要有人把凌辱或人口販賣,以我們本來就認知的方式演示一遍給我們看。

  這部片的宗旨,比較像是提醒我們重新審視看待世界的方式。布蘭卡好奇問眼盲的老皮:「你對顏色有概念嗎?」老皮說:「我知道,藍色是天空和大海的顏色,橘色是溫暖的夕陽。」布蘭卡似乎打從一開始,就從音樂認識了老皮的本質一般,莫名地信任他。當她為了多存點錢「買一個媽媽」而去偷老皮的錢時,她的眼神不像平日裡偷人東西的冷漠,反而她為他乞討了更多的錢來償還。

02.jpg

  街頭生活早教會她不能信賴任何人,她卻主動對老皮釋出善意。或許是她已本能地察覺,自己長久以來匱乏的、其實也不知道是什麼,可是好像很重要又令人羨慕的「媽媽」的感覺,正是這老人流露出來的體貼。只是從沒有得到過,所以一時分辨不出來而已。

  很多時候我們會覺得,貧窮足以奪走一切正直的信念,說起來當個坦蕩又善良的人,或許是個經濟條件上相對奢侈的事。當你擁有的很少時,對抗搶奪的力量也相對薄弱,「保護」的能力有很大程度奠基在足堪生活的條件上,這一點尤其對露宿街頭的人更加明顯。不論是布蘭卡還是老皮,都是流浪者中又更相對弱勢的那一邊,一個是小女孩,一個是老盲人,他們隨時處在被搶奪的地位,也確實無力對抗任何一個比他們優勢之人的掠奪。即使同樣是小孩,只要長得比布蘭卡高大的「男孩」就能監禁她,而每個明眼人(包括小孩)都可以搶走老皮的錢。更甚者導演還安排了索討保護費的警察,徹底剝奪他們「受保護」的可能。

03.jpg

  那麼,他們如何捍衛自己呢?或許得確實拋棄對物質的依賴吧。

  這麼說聽起來有點不合理,但當一個人的處境差到留不住一點錢的時候(比如片中他們不論怎麼存錢都會被瞬間搶走),就不能在「心理上」仰賴金錢建構的防衛方式了。如果緊抓著要用錢買安全感、買棲身之所、買「感情」的念頭,反而會丟失唯一讓心靈自由的可能。

  片中安排布蘭卡和男孩們一起偷錢的橋段,就是建構在物質依賴的信念上。他們一直在努力偷更多的錢、存起來,幾乎不花錢買食物和日用,在這偷錢和存錢卻不花錢的過程中,金錢似乎脫離其本質上的目的:為了生活。反而比較像是某種安全信仰,反過來麻木和逼迫著自己。所以布蘭卡很快便厭煩了,先前的經驗也告訴她存再多錢同樣不安全,而這種害怕只會讓自己陷入偷搶的生活裡,無法擺脫、腐蝕內在。

  內心空虛是改善生活環境可以解決的嗎?經歷街頭流浪和各種壓迫之後,布蘭卡體認到自己的弱勢,決定尋求機構保護。她請老皮送她到孤兒院去,但是到了那裡她又發現,迫害從來不會消失。即使是一群同病相憐的底層小朋友,在「大人」的規範下,也只是穿著同樣衣服的「物件」,等待被「善心人士」挑選收養。孩子們討論怎麼把自己打扮得漂亮一點好被撫養人選上、口頭批評布蘭卡的外貌,展示著社會價值觀無所不在的歧視和禁錮,不會因為擁有的多寡而不同。

cover.jpg

  於是布蘭卡終於懂了,她從前以為自己需要的是能保障生活的金錢、大人、甚至一個可以睡的室內床鋪,那都是因為她「沒有」的緣故,而不見得真的「需要」。在她經歷過金錢來去不由自己、普通的大人沒有用處之後,終於發現人生的珍寶在自己選擇與創造的「生活方式」,還有心靈相通的存在。看不見的老皮總是能注意到她、回應她,由於他的回應,滋養也成長了布蘭卡,讓她感受到「活著」的熱度,這才是人與人相處的功能和意義,也才是向上提升的力量。而那些沒有體會到的人呢?例如小混混兄弟檔的哥哥,只能繼續過著掠奪和空虛的生活。

  金錢是很好用的東西,它能創造廣闊的生存空間和發展高度,但也同時容易縮限內在自由。一旦著迷於追求更高端的物質形象,反而變得沒有時間和自己以及重要他人對話。我們有多久沒有好好看著家人的眼睛,好好坐下來悠閒地相處、聊聊體己話?通常我們不會把這些事列入行事曆裡,而是用更多的工作、購物和炫耀填滿醒著的每個縫細,甚至壓縮睡眠。我們又怎麼能確信這樣的人生相對於布蘭卡或任何一個人,更加地自由和富裕呢?

圖片/飛行國際AV-Jet
媒體刊登/關鍵評論網

arrow
arrow

    珮姬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