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wLargeImage

  記得幾年前,電影《他其實沒那麼喜歡妳》剛上映時,我和幾個姊妹進戲院,當時我們各自為不順的情路煩惱、自我懷疑,總試圖從書中、從電影、從異性朋友的口中尋找一個兩性相處的守則,好讓我們不用再只能羨慕別人的幸福,自己卻總是和令人失望的對象約會,任由他們把我們搞得很廉價似的。我們在電影院裡一一回顧那些男人拒絕女人的理由,互遞衛生紙,並且在心中肯定:對,他其實真的沒有那麼喜歡我,並不是他所說的那樣各式各樣荒謬的原因造成。但破局的時候,我們又似乎需要一些爛理由來說服自己,放下讓人傷心的緣分。

  幾乎每一年,書店的暢銷榜上兩性關係書籍總是名列前茅。十萬本、二十萬本的刷次,讓其他嘔心瀝血的作品望塵莫及。迷途羔羊如此之多,孜孜矻矻地彷彿好學用功的學生般,對那些把妹招數、魅男聖經、性愛寶典認真鑽研,希望這個世界真的有一套心法可以無往不利。從穿著到舉止、講話的技巧、誘惑的動作,到撒鉤的方法、收網的妙機,還有床上密技皆有專書,讓很多人誤以為只要講對了話、做對了愛,感情就能一帆風順。女性雜誌更是每年必出男性普查,比如「最喜歡的女孩子類型」(或髮型、動作),以滿足女性讀者的需求。走在路上隨時能看到從頭到腳都按照書本和媒體所示的「女神」標準雕琢出來的女孩,把妹課程也總有不擅言詞的男性捧著銀子報名。但是,這些「技巧」輪番轟炸後,寂寞的人真的就從此不寂寞了嗎?幸福只要成功約出異性吃飯上床,「在一起」之後就會有嗎?如果真是這樣簡單,兩性書也不會年復一年地出版、日復一日地上榜了。

  《在怦然之後——關於愛情的16堂課》並不教你怎麼做一個萬人迷。基本上人本來就是不同的,只有在「自我」的架構下,用「適合自己的方式」行動,才能真正覓得那個與你相配的人,而幸福也絕不是用交往與否來定義。想要在兩人關係中達到一個穩定的平衡點,首先得瞭解自己在各階段的心理歷程,明白你們之所以互相吸引,是因為真的適合或只是一時錯覺;明白當你們爭吵時,各自經歷的內在衝突是什麼,你可以採取什麼樣的行動讓情況好轉,而不是言不由衷的道歉或謾罵;明白愛情能夠帶給你的,是讓你面對自我內在的傷痕。經由這些相處時的衝突揭露:不是對方給予你痛苦,而是不愉快的種子或許很早就已經埋在心裡,只是自我否認或隱藏。即便一再交往分手,都可能舊疾復發。於是我們可以更完整自己,用理解的態度去愛,而不是渴求別人「給予」幸福。事實上,幸福是不能被給的。接著才能進一步考量長遠的承諾,進入下一個階段:婚姻。

  假設不幸分手了呢?很多女孩或許會像過去的我一樣,瘋狂地思考著是不是自己哪裡不好,對方才不愛我?在Chapter 14討論到失戀的副作用,因為還愛著對方又難以接受,於是我們會開始找出口:恨自己、恨第三者,或開始思考人生的意義。但如果我們就此相信是因為「自己不夠好」的話,反而會讓往後的緣分變得很委屈(以為自己不值得被愛)。所以認清這個階段的低潮和不理智是必須的,只有趁此機會調整自己,才能讓自己愈變愈好。愛情並不是經驗豐富就是贏家,很多時候之所以在多段關係中來來去去,是因為沒有藉由這些經驗認識自己的緣故,總以為只是「不適合」,一再重複一見鍾情→爭吵→厭倦→分手的歷程。更甚者以為自己閱人無數、經驗老到,殊不知往往是沒有品質的愛情、不會成長的經驗。

  這本書無法教人怎樣把到任何一種妹,或用銀座紅牌的技巧釣到高富帥,但是確實能讓我們更清楚自己,曾經如何不理智地走過那些坑坑疤疤的愛情,讓那些不愉快的經驗繼續影響我們的下一步。它幫助我們調整自我認知、擦亮眼睛,甚至陪伴你分手後的孤單寂寞覺得冷。它要你懂得愛自己,用一個健康的自己面對愛情,和另一半締結幸福。

媒體刊登:readmoo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珮姬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