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95210 
2014/09/30香港真普選遊行

  看到這篇文章,剛好最近也想起幾件事來,一起分享。雖然事件本身彼此不相干,但也有些共通性。

  這幾天香港的訊息充斥社群,姑且不論相反意見的那方,即使是覺得民主自由很重要的人,也有兩種反應:一是覺得不管怎樣,都要趁還能發聲時發聲(會上街頭、會轉貼消息);一是覺得上街頭也沒用,最後還不是被摸頭鎮壓,大勢早就已去,船帆是不會轉向的。於是酸酸地回應別人的熱情,呈放棄狀。

  我常跟朋友聊自己經歷,跟看來、聽來的關於人際相處的事,我的密友們也知道我大多偏好跟什麼樣的人往來,或考慮交往。我的交友通常並不限於特定領域,也不一定要高學歷,雖然高學歷的也不少,但我一直覺得看一個人只有兩點我想堅持:一則人品道德,一則用不用心。高學歷高收入但自私的人很多,這些人再聰明都不會回饋社會,甚至善用聰明占盡好處,雖然有些人可能覺得跟他們往來好歹分杯羹,但我本身不太願意不義而取,自然也疏遠這樣的人(就算有好處,他肯定也要等價交換,或只做投報率高的分享)。用心指的是,他能不能專注於一件無關收益的事情到忘我的境界好幾年。這之所以很重要,是因為到達這樣狀態的人必然理解超脫利益之外的堅持是什麼意思,這好幾年的時間是現實對他的考驗,相較隨波逐流的人,他們會更願意選擇善美,其實說來也是道德的考量。

  當然這可能是某種程度不知人間疾苦的天真(包括連結那篇文章的立場),我無意苛求真正飢餓者的道德,所以那樣的族群例外不談,但我們也知道對社會傷害的掠奪,從來都不是吃不飽的那些人所為,而是吃得飽卻內在飢荒的人。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樣的經驗:減肥多少要控制飲食,除了正餐不能吃零食。因此在漫長的下午跟午夜總要跟飢餓為伴。感覺飢餓比真正飢餓還可怕,因為你會吃到吃不下為止,但如果你接受某些時候的飢餓是一種常態,專心去過你的生活,飢餓就不至於這麼難受(我因此有段時間早晚常血糖過低頭暈都不知道是因為肚子餓)。經常「感覺」飢餓的人是不會飽足的(即使三餐都有吃),就像經常感覺自卑的人,並不是因為他真的很糟,而是他以為自己永遠不夠好,客觀的讚美也無法消弭他的不安,所以夾帶著掠奪的慾望。但實際上,沒有什麼東西可能滿足他,直到他發現一切都是「感覺」的問題為止。

  年輕時候被人說我「想當好人」,多少心裡有點不悅,因為那好像是換句話在說我本來不是一個好人。但是近年也想懂了。沒錯,本來就是「想當」好人,才能成為好人,好人並不是天生的,人的天性是滿足自己,不是滿足他人。

  如果專注觀察人際,不難看出一個群體的生態鍊,誰是誰的迫害者,誰又是誰的受害者。受害者本身也可能是他人跟自己的迫害者。想要報復迫害自己的人並不難,只要找出他的潛在迫害者、提供一些迫害他的條件就行了,不用自己動手、不用被對方發現,就可以達成目的,牽制他或者趕走他。這時候你會怎麼做?

  善良從來是一種選擇,比天賦聰明還難得。必須經常放棄可得的利益、甚至犧牲已有的好處。如果你做不到奉獻自己,至少可以選擇改變你的語言,從鼓勵開始。語言改變、心腦也會改變,很神奇地這是上天給人的另一種禮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珮姬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