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place  

早上看到一支實驗影片,拍影片的人說他看到法國人測試路倒後路人的反應,結論是他們只救西裝筆挺的人,於是拍攝者穿著衛生衣在SOGO門口也裝病路倒看看,很快就有幾個小姐圍過去關切。我自己因為通勤的關係每天搭交通工具,也碰過幾次旁邊乘客不支昏倒的情形,通常都會馬上有人幫忙按摩讓位,問需不需要喝水吃東西。有時候熱心到我在旁邊都覺得倘若昏倒的是我,說不定反而困擾的程度(喂)

如果在社群上或跟朋友提到某些「社會認定上」專業技術比較低、薪酬比較低的行業或藍領階級的社會地位,也馬上會有人「提醒」不可以歧視他們,在在說明臺灣人其實大多都知道必須同情弱者。可惜與之相反的是,我們貼標籤之迅速(定義誰是弱者、定義誰非我族類、定義誰有偏見<這本身可能也是一種偏見)的能力也不遑多讓。或許是因為這樣,那些(社會分類下的)弱者才會一直處於困境較多的狀況,而也許就算愛心氾濫的人們也不自覺,自己亦是共構的一份子。

為什麼我們必須討論同志、跨性別者、失婚、工人、服務人員、計程車司機...不管是生理、境遇還是職業性質上的某些人需要「被尊重」?那是因為你其實也知道他們現況是「不太被尊重的」,不是嗎?是不是當我們真正不再直覺(主觀)地認為某一類人是社會弱勢(或者「很特別」、「跟別人不一樣」)、不再急著提醒別人尊重他們的時候,才是真正去歧視的時候?

(以下舉幾個例子思考看看)

比如說服務人員。

首先,我認為「服務」其實是一門既需要IQ也需要EQ更需要知識的「專業」。當一名服務人員能夠通透自己產品的相關知識,比如飯店可能是充分瞭解設施材料之後,布置全然為旅客著想的環境;餐廳是對料理徹底瞭解、對衛生絕對堅持,能夠根據客人狀況推薦適當的菜色(或者飲品、酒~任何你想得到的服務內容)。讓消費真正購買到的不只是客氣,還有只有他們才知道的知識判斷下的產品,以及迅速處理意外事件的能力。這就是一種不輸醫師看病開藥的「專業」(看病也是經過充分知識判斷後量身訂做的服務不是?)。

我聽說在歐洲,很多店員是這樣的有學問(也被尊重),但為什麼在台灣不是呢?這裡的人並不給他們一份堪稱「專業人士」的薪水(甚至不想付小費),也不要求他們的知識深度,但卻苛求他們低下(自己一級)的態度,讓他們只是淪為一群進入門檻低、專業受訓也少的受氣包而已。

我在購物的時候,喜歡順便問問服務人員關於產品的知識(比如有什麼特殊成分、作用、如何判斷不同產品間的特性)。一方面是我自己喜歡吸收新知,另一方面是作為比較的依據,但是大部分時候,服務人員都沒辦法說出公司發的文宣稿以外、聽起來真正有點學問的話來,甚至知道得比我還少。我覺得這是很遺憾的事情。當一個社會(或雇主)不把某個職業視為專業,連從業人員也無心精進(可能薪水也令人無心),他們本身就會在整個社會眼光的期待(還有自我定義)下,成為永遠的弱勢。

那些覺得應該尊重他們的人,以及從業者本身,是否也應該想想,自己是不是推波助瀾的一份子而不自知?我們能不能真正願意認為每一個工作都有其道理,不懂的就不要妄下判斷、區分優劣呢?(馬路工人一定也有一套只有他們才懂的工作方法)

當一個社會能夠有這種自覺,也願意為這些專業的服務付出相應的代價(金額),瞭解自己買的服務也是精心製作的產品而不是某個人的尊嚴時,才有可能消弭歧視、讓每個行業的從事者都自覺專業與驕傲,也讓每個行業都能令人樂於投入,而不是「因為沒技術所以不得已從事」的工作。

為什麼人們會覺得空姐高於餐廳小妹?不都是服務員嗎?不妨想想造成這個差異(社會地位上、薪資上,以致於影響到的生活品質、擇偶等方面)背後,出自何種偏見。

 

再比如說分類。

我覺得「分類」本身並沒有優劣的問題,而是生活型態(或價值觀)的差異,好比動漫宅跟陽光運動派跟文青跟ROCKER就不一樣。但如果我說我跟工人是不同類的,馬上會有人覺得我歧視,卻沒注意到我跟郭董也是不同類的。為什麼「跟大老闆不同類」不是歧視,但「跟工人不同類」卻是歧視呢?明明這兩者都賺得比我多(淚)
若要說是文化教育上的優越感,天底下也很多沒念到大學的老闆啊,怎麼沒人歧視他們?
所以,如果不是錢也不是學歷的問題,我們的公民權也沒有差別,那些把分類貼標籤(進而認為我歧視)的原因又是什麼?也不妨想一想。

 

最後是看待自己。

心理系或者精神科醫師應該都有這樣的觀念,每過一段時間去做心理諮商,是在清理這些日子累積的一些內在的垃圾。每個人都有生活上的困擾,未竟的事物有可能造成日後的阻礙(解決之後就會成為心理上的「背景」而不再浮現或干擾情緒)。因此我們並不把做諮商或看精神科視為一種「有病的狀態」。但我也不止一次碰到朋友有心理困擾卻怕看醫生或做諮商的標籤效應,看完醫生還要因為去看醫生這個行為感到羞愧。想想一個人原本就已經有負擔,連做諮商都要被歧視(包括被自己歧視)該有多挫折?豈不是讓問題更嚴重?但心理問題置之不理又會悶燒,實在令人兩難。

若要討論偏見,就不能不說到刻板印象跟貼標籤這些連動關係。我們有很強的貼標籤文化卻很少在除罪化,而我們的標籤又是如此粗糙概略,這是何以21世紀還有很多同志活得不自在。別說少數族群了,我們甚至常常也被自己的標籤文化罷凌不是嗎?至少我就常覺得自己是直言下的受害者啊(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珮姬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