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網站

這部電影大約是我大三、大四時看的吧......一看之下真的令我很驚豔
在這之前我沒想過會有導演把變態狂的心理這樣視覺化
因為我們都知道...想像是如此天馬行空,要將它拿捏得宜是件困難的事
何況是一位第一次拍電影的藝術導演(果然這種片還是應該由藝術導演來拍的)

電影簡介:

  凱薩琳狄恩(珍妮佛羅培茲飾)是一個心理學家,她正在進行一種全新心理治療實驗。藉由一種新的超自然科學,她可以完全地體驗另外一個人無知覺的心靈中發生的一切,包括他們的夢境和私人的冥想。之前凱薩琳只在一個昏迷的孩子身上,用過這種潛意識的方法,希望能讓他清醒,回到他憂傷的雙親身邊。

  但是當狡猾凶殘的連續殺人犯卡爾史塔(文森唐諾費瑞歐飾),也同樣陷入昏迷情況,當時他的最後一個受害者仍活生生地被困在一個隱密、充滿機關的牢籠中。聯邦調查局探員彼得諾瓦(文斯范恩飾)找上他最後的希望-凱薩琳,請她幫忙。諾瓦說服了凱薩琳使用她那化學及電流感應的治療法,進入史塔令人發狂的腦海中,尋找他那惡名昭彰且致命的巢穴。

  凱薩琳勇敢的同意前往那恐怖又令人驚心膽顫的境域,深入一個兇手的心靈中,探索那詭譎的幻影與詭異的祕密。但這個心靈與她以往所經歷過的完全不同,它邪惡、強大且充滿恐怖的影像和思想,連凱薩琳的生命都可能受到威脅,因為她也將成為他虛擬的獵物。


如果要把這部電影當成驚悚片或恐怖片來看的話,那我可以保證你會大失所望
因為恐不恐怖根本就不是這部戲的重點
他也沒有把血花四濺當作嚇唬觀眾的手段,但是懂的人看完一樣會覺得毛骨悚然
因為你會看到自己跟超級變態相似的地方XD
導演花很多心思在把抽象的心理視覺化
就這一點來說,不妨將其定位於寫實藝術片較妥當,這也是我大推它的原因

假設你看心理學...你會在教科書上看到很多關於實相虛相、背景說之類的東西
假設你進一步看了快樂殺人心理或暴力心理學...你也會看到很多荒誕不經的妄想
但是文字畢竟有限,這種書也不會活生生血淋淋把變態的妄想描摩得淋漓盡致給你看
也許你可以想像,卻缺乏實際感
這就是我之所以看到這部片時會很驚豔原因了~它把精神病那種現實與幻想模糊的界線表現出來
不同於〈美麗境界〉的那種幻視或幻聽
直接告訴你:來吧~我帶你去變態的腦子裡瞧瞧!
一開始就讓連續殺人犯沈睡到潛意識裡去
省去得在電影有限的時間裡還得交代兇手到底是在幻想還是真實的問題
也因此導演可以大膽地在畫面上用色、調影格、做造型
以免在現實世界裡出現視覺系的詭異感攪亂了步調
(關於造型跟場景我就不多提,相信看過的人都能體會)

這部電影提出了幾點議題:
1.變態殺人心理的成因
這一直是個眾說紛紜的部分,可能是腦內酶的分泌異常導致神經系統受損
可能是殘缺不良的家庭教育造成複製性的暴力傾向
不過anyway~反正這議題永遠也不會被解決
要不然防止犯罪只要在每個人腦內植入晶片做監控不就得了?

2.衝動之間的連結
講到變態心理最常連結的...大概就是「性」了吧
絕大部分的連續殺人魔都伴隨虐待及被虐的性行為
用極端的控制及切割完成某總心理滿足的儀式
為什麼會這樣呢?
變態殺人心理的發展通常在幼兒期完成、在青春期爆發
或許我們可以將生理與心理發展最不平衡的時期認定為同時也是最易受情緒誘發的時期

黑暗的東西總是令人著迷的

這是我不得油然而生的一個想法
一方面是變態衝動和性衝動感覺上很像
它不似食慾是非得滿足且具有慣性週期的消耗性需求
但又不能永遠忽視它,且有可能不定時地被引發
青春期的尷尬或許是連結兩者的原因之一,還有一個原因是性的隱密性與悖德性更加使人迷戀
也有很多殺人犯的性連結在於家中代表權威的父親和初次性對象的母親形象不健全的緣故
或許他們擁有兇殘的父親和不夠衿持的母親
以致於在性別認同上出現很大的瑕疵或成為洩憤的形態

3.心理共通性
Gackt說...他喜歡脖子很美個女性,看到露出的白晰長脖子,就有股想扭扯的衝動
你呢?
有沒有想要趁睡覺一刀捅死囉唆的父母、或不明所以很想打爆某個人的頭的衝動?
這些是我們平常不敢想、不敢講、不敢討論、深怕承認的
怕想了、講了,自己就是個變態
這樣想的人多不多~?ㄟ....要不要在這裡做個調查???
好吧...你不用舉手,我承認就好
這是很正常的心理機制~因為某個刺激引發深層被理性壓抑的衝動
心理學上,這算「原我」的一部份
原我服從快樂原則,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只要妨礙我的都得死~
但是我們都不會真的這麼做,因為我們有扮演道德標準的「超我」和居中協調的「自我」
連續變態殺人犯在超我這部份非常薄弱、甚至沒有
以致於他們的心中少了一個螺絲,加上不正常家庭的虐待(也可能只是童年缺乏愛)
報復的衝動、被虐的衝動、性衝動很容易和快樂原則結合,不這麼做他們就活得不自在
甚至他們很可能極端自卑,而操控生命的絕對感足以另他們膨脹到無限大
因此也有很多連續殺人犯有強烈的炫耀取向,戀屍、把屍體當成藝術品
這一點在電影裡也是有的,不過沒有著墨太多...可能導演還是把重點放在視覺表現上
還有去交代兇手的背景上吧......


電影裡最讓我印象深刻的一幕是層層玻璃瞬間從天花板墜落
活生生把一匹馬劈成十幾段、並展開成剖面圖(那個應該限制級吧...這邊不放圖喔)
馬...通常與性連結(詳情請問弗洛伊德)...或許是西方心理學的根本
身為東方人的我是始終沒有這種連結的啦XD
劇中兇手心中的「大魔王」髮型類似山羊頭,也是一種與邪惡和性連結的象徵
(沒記錯的話山羊象徵淫蕩吧....一"一b)
兇手因為幼年性別認同遭父親嚴重扭曲的關係
對女性既好奇又鄙視,對性事有衝動、一方面又認定為骯髒的(母親被父親當作婊子)
所以他對「潔白」有超乎尋常的執著
不敢直接與女性發生性行為,而是經過長時間的水泡過(所有被害者都是被溺死的)、
漂白水淨身、再用清水淋浴過後,才能拿來洩慾
而洩慾的方式仍然沒有身體接觸......(把這個講出來會不會違反板規?)
當然這其中的成因不只一項,包括他對母親(女性)下賤的印象、
幼年時期喜歡玩洋娃娃卻被父親狠狠修理的記憶,都反映在他挑選的被害者特徵上

這部電影用很簡單的刺激—連結方式呈現變態殺人犯複雜的心理
對於沒有什麼心理學概念的人而言也是很好入手的影片
能夠一窺妄想界的堂奧...看這部片就算值得了

如果你對殺人犯的案例有興趣,坊間有出過不少快樂殺人的案例書
有些對於心理剖析有深入淺出的導讀
如果純粹就案例的演繹而言,最近剛出的《上帝的黑名單》也不錯看
你可以在美國七大連續殺人犯的檔案裡看到很多共通點(他們之間,或者他們與你之間)
雖然他就案例的推論是有點簡化了......看一看嚇一嚇自己或增廣見識還不錯
 ←18限    

或者你不想看這麼變態的,也可以看通則一點的《暴力失樂園》
關於美國重刑犯監獄的訪問彙整......看完保證顛覆你的世界觀
又或者...你想要再更初級一點的,你是個未滿18歲的朋友
你也可以去圖書館找找《十七歲殺人犯》,這是青少年犯罪的基礎
要是看完這些書以後有種找到同伴的「喜悅感」...請趕快打1980找「張老師」...謝謝


PS.我必須澄清這裡講到的殺人心理只是變態心理的一小部分
並不表示有變態心理的人都會有殺人傾向
「變態」只是相對於「常態」的定義詞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珮姬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