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vie:

從前有個地方,充滿著血和淚,在那裡開著最美麗的花朵

★Cast

導演:大島渚;音樂:坂本龍一
羅倫斯——傑克‧湯普森;沙林斯——David Bowie(大衛‧鮑伊)
伊野井——坂本龍一;原——北野武




★得獎記錄
1983年坎城影展最佳影片
1983年金馬獎外片觀摩最佳影片

★主題曲欣賞

 

Rin'改編國樂版(超推薦)

 

其實我這次主要是想推歌啦......下面的電影分析是去年寫的
這部電影很特別,歌也很棒!
雖是坂本龍一年輕時演的電影,但他做的主題曲一直到現在還是重點表演歌之一
也不斷地經過改編,目前我最喜歡的改編版本是Rin所演奏的^_^

因為同志主題我研究很久了,所以不管心理、文學、漫畫、電影還是報導﹍﹍
都是必然會去特別注意的部分~~~請大家不帶批判地輕鬆閱讀這部作品吧
在這部電影裡,同性戀只是一種凸顯主題的手段而不是目的
(小說就不太有這種成分了...不能接受的人可以去看看小說)←絕版書建議上網或圖書館找


★關於電影

我很少在看電影之前先看過原著
就在我苦苦找不到這部片期間恰巧有人拍賣22年前出版的原著小說,於是有機會先得手原著
為了將原著濃縮成一個多小時的電影,很多哲學思維必須捨棄而凝鍊成一個中心概念
(小說是採用回憶錄的方式以作者和羅倫斯的對話寫成,大半在探討戰爭中所經歷的事情其背後引發的人生議題)
我想大島渚選擇了同性愛的部分也許是為了加深文化衝擊的目的吧
(或者說是日本人的一種情結?)
為了沒看過〈Merry Christmas, Mr. Lawrence〉(書名中譯:俘虜/種籽與播種者)的朋友
簡單來講這部片的劇情概要

時值二次世界大戰末期,日軍在爪哇島的戰俘營來了一位金髮碧眼的英國軍人——沙林斯
他被懷疑帶著四名部下作為歐盟總攻擊的先遣部隊空降在爪哇叢林
沙林斯有著令人一見鍾情的美貌以及極佳的領導能力和頂尖的戰鬥力
也因此在審判庭時,參與審判的伊野井上尉由於對他的好奇而協助其脫罪
將他發配到歸伊野井管轄的俘虜營悉心照顧
此時俘虜營的中士,正會同羅倫斯審問警備兵金井強暴英國戰俘一事

過不久伊野井下令俘虜們一旁觀看金井切腹儀式
日本軍殘暴的拷問方式令戰俘們激憤不已
他們無法諒解日本人何以如此殘忍對待自己同胞
(尤其切腹時不但必須自行劃開肚子還得把頭抬高給人砍)
而日本人則認為歐洲人是「精神怠惰」,因此下令48小時斷水斷糧
(日本對「切腹」抱有崇高理念,也認為人必須經過嚴格的精神考驗以磨練心性)
沙林斯無視於日本民族的觀念,一再破律為同胞爭取利益
而伊野井的隨從也隱約察覺沙林斯的存在是動搖長官的「魔鬼」,企圖趁禁閉時暗殺沙林斯未成
刺殺者向伊野井說明行動用意後便自殺為自己的擅自行動負責(日本人真的很喜歡切腹耶一”一)

伊野井受到沙林斯的影響而搖擺不定,並且更焦急於盤查戰俘
就在他為了逼戰俘交出熟軍事武器的人名,俘虜長卻不肯合作而企圖殺害俘虜長時
沙林斯為了保全所有俘虜們的性命逕自走上前當眾親吻伊野井
這舉動使日軍顏面盡失,也因此判了沙林斯活埋之罪(對日本人而言當眾親吻是十分羞恥的事情)
直到日軍失敗,相關人員被捕、伊野井也獲判處決
沙林斯卻成為他們一輩子難忘、值得尊敬的敵人……


★小小的省思——
值得討論的地方其實很多,尤其是原著和電影的出入、以及原著所企圖深入去談論的「觀念」問題
可惜很多內在的辯證是電影無法去深入經營的
關於人物的特質或者兩種文化共處所發酵的情結…電影通常只能大略帶過
而藉由劇情的高潮堆疊出一個簡單的概念——東西文化的差異性
就如同曾連榮為本片所寫的序言:
〈俘虜〉是將問題放置在一個秩序十分混亂的時空下來討論,這種定位更容易讓人去面對人類的內心世界……
電影中的暴力、固執或者受剝削的形象都只是為了呈現這個普遍的課題
如果要同時把原著和電影的問題處理完,這篇札記應該會長得沒完沒了
所以小木偶決定只論電影的部分而以原著為輔,有興趣的人請自行參看原著

表演必須讓觀眾能馬上進入狀況,在改編的時候也必須考量完整性
所以大島渚選擇以同性戀為劇情推展作鋪陳
藉由同性戀行為的審判將東西方對於人權、性愛、生命的觀念差異一舉帶出
也另外加入了很多較聳動的情節讓劇情能持續有所高潮
前者例如片子開始守備兵強暴戰俘一事,在原著上是沒有的
然而拷問的情節卻能馬上彰顯出原個性中的焦慮、無意識的殘忍、以及英日文化上的差異
以最為崇高的「性命」切入東西方對生命的態度
一開始就給予很重的震撼感(印象度)
日本人認為切腹是嚴肅且崇高的儀式;歐洲人卻視自殺為怯懦的象徵
日本人重視精神的鍛鍊;歐洲人以為這是大和民族的焦慮和矛盾
然而值得玩味的是:
曾對羅倫斯說過:你們英國人都怕同性戀,我們(日本人)不怕
一方面卻對這樣的行為處以極刑
伊野井也始終不敢坦承自己對沙林斯的好感
只能不斷給自己精神磨練(練劍道)卻又時時在意著沙林斯的狀況

*對於生死的觀點,伊野井在審判庭上對沙林斯所說的第一句話
很適切地引用了〈哈姆雷特〉的關鍵台詞:
To be or not to be. This is the question.(存在或毀滅,這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

面對戰場上的敵人,探究的不是所謂的家國意識,而是存在與否的問題
然而這句台詞並不似〈哈姆雷特〉背負著濃濃的仇恨,或對自身價值的懷疑
也許我們可以將之解讀為超越種族後的一種慨然
如此也就可以反映出伊野井在審判庭上對沙林斯不自覺的好感
如果要將之解讀為擴及同族在戰場上的犧牲與否
雖然比較偏向於〈哈姆雷特〉的意味,卻不免與伊野井的私人感情有所矛盾了
或者第三種解讀方式是...
他與沙林斯初次見面的衝擊深刻到使他馬上意識到生命最根本的課題
若是這樣,那後面的情愛就未免顯得小格局
而且這種深度的反思也不適合如此輕易地脫口而出

大島渚加入了不少額外的細節去彌補時間不足的問題
很巧妙地予人深刻的印象又隨時帶出東西方的觀念和衝突
一方面又不影響原著的完整性
我認為這樣的編劇是很值得讚揚的
原著裡很多時候是作者和羅倫斯的討論,並不適用於電影演出(容易流於枯燥)
因此我猜在編劇的時候必然站在劇中角色的立場想了非常多
才能加入作者這第三者所不會知道的、屬於角色個人的小動作來塑造人物性格吧
例如:(以下都是原著沒有的)
1>>沙林斯遭槍決時堅持不肯矇眼(我想那是基於西方人的榮譽感)
日本軍官則說矇眼是為了不讓執行槍決者看受刑者的眼睛→東方人的忌諱
2>>處刑前沙林斯獨自演的一段「日常生活」,顯示他在面對死亡時的態度猶如一般人有所恐懼
(但又能馬上轉為鎮定,很重要的一點是他在表演最後所說的對話是基於英國軍人的身份)
3>>沙林斯在軍事法庭受審時所質疑的人權問題(不給罪犯辯護律師)審判長指示記錄官將不利(日方)發言刪除
導演在角色的個性上做了些許變動
例如原本容易暴怒、情緒反覆不定的原在影片中卻仁慈許多
而伊野井則取代了原的形象,表現更為接近武士道(堅持精神磨練的部分)
我想這可能是為了凝練主角所背負的民族形象吧(沒有足夠的時間去經營原的形象也是個原因)

片中對話包含許多諷刺性,劇情的鋪陳也很流暢
尤其關於沙林斯和弟弟的部分與其照原著由沙林斯遺留的書信得知
不如改編為沙林斯親口所述更來得真實
我一直認為沙林斯是個充滿許多內在矛盾的人
電影還不足以將他的矛盾性表現出來,只塑造一個悲劇英雄的角色十分可惜
其實沙林斯一直在尋找屬於自己的死法
他會毅然而然地加入戰爭、並且爭取最前線的任務
都是出自於他對死亡(極致)的追求,一如他外表所代表的「完美」
而他對弟弟的想法,也不僅僅只是電影所述「無法忍受身旁的不完美」而已
我反倒覺得他很清楚自己的優越感且深為因此而有優越感的自己所苦
弟弟的殘障讓他意識到自己又愛又恨的優越性格
因此雖然他們互相瞭解,他卻無法親近自己的弟弟而又始終對此耿耿於懷
(沙林斯曾說:我是自己自我本身的俘虜,同時又是堅守的衛兵)
片尾他們的「盡釋前嫌」,大島渚則用了比較浪漫的方法讓沙林斯在恍惚中神遊故鄉
原著裡則是沙林斯在爪哇投降前就已經實地回鄉過了,而在活埋的當晚遠在半個地球外的弟弟則有所感應
→不過原著的劇情卻造成一個矛盾點:在進入俘虜營前的沙林斯既已和弟弟達成某種和諧,他又為何會在俘虜營裡耿耿於懷地寫下自己「背叛」弟弟一事?如此便違背了他因此而釋懷的心境
大島渚的安排正好可以解決原著裡的問題

這次我並沒有寫到很多關於拍攝技巧的問題
因為我覺得這部電影精彩之處就在大島渚能巧妙地將單一事件串連的能力
其實很多部分跟原著有所出入
也許在原著裡是藉由不同時地的描述而一點一滴經營角色的性格或文化衝突的
大島渚卻直接利用正在發生的事件去表現一樣的精神、甚至更甚之
如果單看電影的話,因為情緒被牽著走的關係反而有很多小地方不會注意到
只是很理所當然地接受這些事情的發生
然而我是先看過小說的前三分之二、然後看電影、再看後三分之一
這時候就會一邊看一邊比較兩者的差異
然後拍案叫絕,深深領會到電影和文字在表現方式和敘述事實上的不同
也看到大島渚在面對這部作品時,所關切的是什麼
他把日本人活在歷史中的悲哀感如實展現,以外國人之口嘲諷卻又有所保留(畢竟他是日本人吧,比較含蓄一點)
一方面也不忘帶過外國人在重視人權和性命的原則下,也有對自己同胞殘忍的時候
(他們對與守備兵發生關係的同伴有些許輕蔑)
不過,站在批判的角度,大島渚還是側重在日本人自我束縛的悲哀上
另外也質疑了「殺一儆百」的正當性
(日本為了管制戰俘而必須處死稍有違規者,不論處決的是否真是違規者;
戰後歐盟審判處決日本將領,只因是將領的身份多半就要處死
兩者都是用自己的法律懲處與自己觀念文化不同的外國人)

電影在對話上的安排也很嚴謹
例如沙林斯的弟弟在新生測驗時因優越的歌喉而激怒挑釁他的眾人一事
當沙林斯在集合場對著瞄準俘虜們的機關槍思考逆轉局勢的對策時
脫口而出對羅倫斯說:我真希望我會唱歌。→巧妙的幽默

沙林斯擁有超越於年齡的智慧
也許這就是他著實完美的天賦吧
當英日關係緊繃到即將毀了全部人的時候
他只用了一個動作(親吻)而將英日的對立化為他個人與全體的對立
(這裡電影裡省略了……俘虜們也對他的行為感到不齒)
他讓自己成為眾人的標的而解除俘虜即將被殺的危機
這正是他足以控制全體的能力(死掉真是好可惜啊……>”<)

-----------------------2014/12/28增補-------------------------

2013年的新版原著《The Seed and the Sower》

n136907

作者簡介:

Laurens van der Post, 1906-1996

  一九O六年十二月十三日生於南非聯邦,身兼作家、探險家、人類學家、語言學家和哲學家。一九二五年因協助創辦一本反種族隔離政策的雜誌而被迫離開南非。一九三四年出版處女作《在某省》(In a Province),這是第一本出自南非人之手的反種族歧視小說。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受困日本戰俘營的經驗對他產生深遠影響,作品《種籽與播種者》(The Seed and the Sower, 1963,舊譯《俘虜》)、《新月之夜》(The Night of the New Moon, 1970)和《日本素描》(Portrait of Japan, 1968)都是以這段經驗為基礎而寫成。

  一九五O年代起,他開始探索非洲並引為創作題材。兩本描述沙漠布須曼人的著作《卡拉哈里沙漠的失落世界》(The Lost World of the Kalahari, 1958)和《獵人之心》(The Heart of the Hunter, 1961),受世人讚譽為拯救這支神秘種族免於絕種的命運。

  一生共撰述二十本著作,其餘包括:《內陸冒險》(Venture to the Interior, 1950)、《如風的故事》(A Story Like a Wind, 1972)、《遙遠的地方》(A Far Off Place, 1974)、《容格與我們時代的故事》(Jung and the Story of Our Time, 1975)等。

  一九八一年榮獲大不列顛帝國騎士勳章。一九九六年逝世。

----------------------------------------------------------------------

★小木偶碎碎念——
自從看了大島渚的介紹跟〈御法度〉……
尤其在我寫了「人性的騷動」之後(御法度的影評,已遺失),不論是網路還是朋友都介紹這部片給我
說是〈御法度〉的前驅之聲
加上演員還是我喜歡的David Bowie(演出過〈魔王迷宮〉的英國搖滾紅星)
又滿好奇身為音樂家的坂本龍一怎麼會來演戲
更重要的是,自從我看了描寫集中營的《長夜》之後就對這類題材頗感興趣
因此無論如何都想看它,費了很大力氣終於把片子弄到手^^A
就差沒有殺到出租店去要求人家讓給我←已經寫信去要求了,不過人家不鳥我
看完以後覺得真的滿精彩的(不過真的要看過原著才能懂更多啦)
22年前的翻譯真的……不是普通的糟
電影有很多沒翻到的日文、小說則是翻得很生硬
雖然要用猜的,可是一部好的作品就是連這麼爛的翻譯都遮掩不了它的內涵吧
但因為都是些很零碎的東西,我實在沒辦法在這篇札記裡全部寫出來..><..
算了,還是講點比較輕鬆的吧
關於那個北野武的演技啊……⊙_⊙實在是~唉……不管看幾部片感覺都一樣
坂本龍一還不賴,被親的時候表情真是一絕啊,小木偶差點爆笑出來
英文說得很辛苦,我看他激動得都快咬到舌頭了


David Bowie~
在我看過他那麼多無厘頭的搞怪電影之後,真是沒想到他居然是演技派的
以前一向只是在電影裡像個花枝招展又沒節操的傢伙
這回飾演這個既完美又充滿矛盾的角色倒是很適切地表現出情緒的微妙變化了
(演得稍微使壞一點,非常敏銳地察覺到伊野井受其吸引、並且盡情地利用…真是個狠角色)
大島渚挑上他不曉得是不是因為形象的關係
大衛的一生本身就很傳奇(簡單來講他是個超級怪咖)...大家可以去搜尋他的名字認識一下
在歐洲樂壇上他一直是變幻莫測話題不斷的明星,就像沙林斯具有讓人一見到就為之吸引的魔力
(ㄟ……這不正是大島渚最喜歡的味兒嗎一”一)
可惜在軍事法庭那一幕並沒有拍成像原著所說:所有審判人員都因受其吸引而不敢正視他的眼睛
大島渚將日本對於同性愛的猥褻感都省略掉了(包括伊野井注視沙林斯的目光)
盡可能地保持著伊野井所具有的大和精神的典範形象
說起來…在電影裡大島渚省略不少關於角色個人的性格,反而以其代替整體民族文化
或許這是為了凸顯文化衝突的安排吧

 
年輕時候的大衛...是個美少年XD
攝影——很樸實,不過在掌握現場氣氛上挺有一手的,例如拍攝機關槍對準戰俘們那場,不只是環景還一邊推進增加壓迫感
音樂——⊙_⊙說實在的我很好奇坂本龍一在看著自己的臉時怎麼有心情配樂的?
因為這樣才配出帶有一點活潑感(?)的心底騷動音樂嗎?
除了上述情況有一兩首怪怪的配樂以外,主題曲下得恰到時機、而且曲子很棒
布景與服裝——因為都在俘虜營裡,實在沒很大的變化,衣服也都只是破舊的軍裝。
不過俘虜醫院採用歐式建築倒是滿奇特的,尤其入口處的設計很特別

PS.應該補上的對話:
沙林斯在第一次帶往槍決場時,軍官拍了兩下他的脖子,只說了「你知道我在想什麼嗎?」
而沙林斯也以同樣的話回答,令對方非常不悅
完整的對話是:
軍官:「你知道我在想什麼嗎?我在觀察你的脖子。長度、韌度剛好,連接頭部和肩膀的比例也很完美……,用軍刀砍時一定非常痛快。」
沙林斯:「你知道我見到你時心裡有什麼感想嗎?我覺得你的脖子正適合絞刑台上的繩圈,當你們的戰爭之夢幻滅時。」
↑這就是引起軍官扁他的原因

 

arrow
arrow

    珮姬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