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網友貼的光點台北單廳上映的〈重金屬叔要成名〉
(這中文名取得好俗,跟如果高中女子棒球社經理看彼得杜拉克翻成正妹甘笆爹差不多)
簡介可以看這:http://www.wretch.cc/blog/sampraswin/31701645

 

大部分人的觀影心得好像不脫「回到夢想的初衷」、「如此堅持令人感動」…等等
多麼正向又美麗的情懷
可惜我不這麼想,我認為ANVIL無法成名並不完全是因為別人沒有給予他們應有的尊重
他們有實力,讓大團共演都要精神緊繃
他們有熱情,畢竟負債玩團30年不是人人幹得來
他們相信自己,也的確應該相信
但他們有個致命性的問題,是身為音樂家才能的特質,同時也是阻礙發展的缺陷
也就是「單純且全心投入於音樂」這點
這在創作上來說是很有可能成就難以匹敵的作品,他們也的確成就過至少兩張重金屬樂的領導專輯
但是為什麼這沒有讓他們帶來像同期的BON JOVIE或GUN & ROSE那樣賺到爆的機會?
而受他們影響的人卻銷售百萬?
因為單純,所以非常容易相信合作的人
因為單純,沒有白紙黑字把權益劃分,讓他們常常演出拿不到酬勞
而LIPS(主唱)處理的方式也只有任由情緒賁張(我想這也是一種單純)
因為單純,太過投入在「自己的」音樂裡
商業創作是一種對話,即便他們知道沒有觀眾就沒有他們
但他們畢竟無意識間只感受著熱愛他們的那一小群、忽略不感興趣的大多數
那些人吹捧他們、把他們當神、跟他們一起HIGH
這讓他們有被需要感、陪伴感,進而成為玩團的滿足感
音樂人最常安慰自己的就是:只要這一刻,和大家一起全心投入並感受,那就足夠了
雖然聽起來很崇高,但這樣是不對的
藝術家和名利雙收的音樂人的差別
就在於藝術家感受著自己的感受,而音樂人會對自己付出的每一分心力與時間作收益衡量
這並不表示創作必須迎合別人(然而很多人認為刻意符合市場期待就是一種虛偽)
換句話說就是「我今天做什麼事,就應該有什麼酬勞,我的每一分秒都有其價值」
不論是精神上的(被支持)或者金錢上
ANVIL的矛盾在於他們期待著名利雙收的巨星身分,卻以藝術家的態度行事,並以為那是對的
不論是貝多芬、柴可夫斯基還是莫札特,誰不是為了商業考量寫曲?
難道他們是寫給自己爽的嗎?並不是,他們是寫給他們的金主聽的
但沒有人會在聽古典音樂時說他們虛偽
為什麼?因為他們也是投注靈魂地在做,只是他們同時將聽者的喜好納入考量罷了
那些搖滾天團難道不是嗎?
即便他們看起來非常沈溺於音樂,但他們並沒有沈溺於只有自己的世界
他們並沒有認為觀眾是來聽「我」唱歌的,而是我的音樂因「觀眾」而存在
(雖然LIPS說他喜歡帶給人快樂,但他演唱時其實是非常個人世界的)

 

一開始一位關係人說得對
要成功需要天時、地利、人和
你要剛好站在曲風潮流的尖端,當領頭羊是一種天時,刻意難免營造不來
有多少好發明在十幾二十年前曾經曇花一現卻因為生不逢時而夭折的?多得令你驚訝
雖然考量市場創作可以造成一點優勢,但它不代表就可以掌握市場
這是所有創作人難免無力的地方
地利,你要有好的環境,找到適切的配合者,而不是有人願意幫你發片就樂意地把自己雙手奉上
(結果他們被獨立製作公司跟經紀人搞爛了)
什麼樣是適切的配合者,這需要理性的判斷、商業的分析
我想這群搖滾大叔因為太愛音樂了,商業頭腦真的不太靈光、對人也不夠機警
老天沒有讓他們幸運地碰到一個有良心有能力的經紀人,他們也沒有認真去找這麼個人過
到了50歲只知道自己是「缺乏管理」,這是多麼遺憾的後知後覺
人和同時也代表手邊的人脈資源能把自己推展到多遠
這一點對單純又全心投入並過分正直的藝術家而言是個容易卡關的地方
他們的作品有爆發力,即是因為能作情緒上的直接宣洩
震撼力來自於不給自己過多形象與道德上的框限
但換句話說,這種個性也很容易得罪人、易喜易怒=難相處
為什麼這樣全團實力堅強的樂團就算沒有被大唱片公司出片,卻也沒有各自的邀演?
樂手彼此跑團支援是常有的事
既然他們技巧如此高超,為什麼沒有他團邀請加入或邀請共演?沒有成為某某知名歌手的御用演奏?
為什麼他們在音樂祭跟大手們打招呼,人家對他們卻印象模糊或者不想多聊?
這個紀錄片沒有明點,但我想不是循不著蛛絲馬跡

 

他們的堅持令人感動
他們對音樂純粹且熱情的喜愛、對身邊人的重視、對人生境遇的順勢且不過於抱怨都讓人敬佩
但是,那背後令我不免認為有那麼點為了守住最後的尊嚴而強顏歡笑的心思
他們知道自己老了、也不太想接受樂風過氣的事實,只是一心期待著自己的好東西有一天能被世界聽見
所以一直強調著自己灌錄的新專輯是最好的、是大廠應該出的、是不後悔的
只要給他們一場有掌聲的演出,他們就會緊抓著一絲希望堅持下去
然而,有深度有技術的好東西卻不代表有市場
市場想要的通常是更簡易的形式(或者有時候我們會輕蔑為大眾化、膚淺),因為那容易被瞭解
如何「有深度地作出容易被瞭解」的東西才是成功且續航的關鍵

 

看到這裡,我想著那些看完電影感動得惕勵自己逐夢的人
有沒有人隱約感受到那股正向所隱藏的、亟欲掩蓋的失意與不安?
或者大家仍覺得主角(LIPS)對夢想極度正向樂觀、這十足是一部勵志電影?
與其說是正向樂觀或消極負面來二分它,不如接納「人生就是一種過程」
而紀錄片也僅是忠實地呈現它可能的面貌而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珮姬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